中药益寿二参颗粒干预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益寿二参颗粒治疗中医不同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动物实验采用60%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益寿二参颗粒对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血脂的影响。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氟伐他汀对照组10只,益寿二参颗粒组10只。观察血脂(TC、TG、LDL-C、HDL-C)、脂肪重量及肝脏重量、脂肪指数及肝脏指数的变化;临床观察收集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者80例,按患者的就诊顺序结合辨病和辨证的结果随机分为痰浊阻遏组、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组、气滞血瘀组各20例。观察益寿二参颗粒对不同证型的降脂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动物试验发现,益寿二参颗粒能显著降低禁食状态下高脂血症大鼠血中TC、TG的水平,表明益寿二参颗粒降脂效果确切,并且在降脂的同时伴随着体重和附睾周围脂肪重量的升高,肝脏重量及肝脏指数亦明显升高;临床研究发现,益寿二参颗粒有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尤其表现为降低TC、TG含量及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在对高脂血症中医不同证型降脂疗效的比较中发现,益寿二参颗粒对改善气阴两虚证患者效果最为显著:益寿二参颗粒对高脂血症的主要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特别对气阴两虚证的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效果。结论:益寿二参颗粒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疗效确切,同时又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趋势。其中降低TG的可能作用机制为,抑制游离脂肪酸(FFA)从脂肪组织溢出,促进其在脂肪组织中的沉积,而降低血中的TC、LDL-C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益寿二参颗粒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糖和动脉硬化指数,提示益寿二参颗粒对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有潜在的防治作用,具体药效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研究还发现,虽然益寿二参颗粒对高脂血症的四种证型的患者均有治疗作用,但在降脂疗效和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对高脂血症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疗效优于其它证型,为临床实践中应用益气养阴法辨治高脂血症气阴两虚证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259
|
|
|
|
1 |
赵艳威,于小风,徐华丽,曲绍春,睢大员;人参果皂苷注射液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
2 |
王序,韩桂秋,李荣芷,潘竞先,陈雅研,何云庆,涂馥,王邠,Leeyuan Huang,Cindy Lee,Maria Sandrino,M. N. Chang,T.Y. Shen;现代生物分析法对常用中药的筛选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年01期 |
3 |
李晨辉
,尉中民
,张秋菊
,刘燕华
,王新佩;泽泻汤加味防治高脂血症及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2001年06期 |
4 |
王丹蕊,石阶平;几种植物多糖对链脲菌素致糖尿病大鼠的调节作用及机理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5 |
沈晓君,魏重琴,姬生国,韩桂英,吕新全,祁长荣,王化玲;通脉降脂对高胆固醇血症鹌鹑血脂、vWF及GMP-140的影响[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6 |
徐承水;人参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7 |
李晋宏;李建民;;参麦花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118例[J];陕西中医;2007年02期 |
8 |
牛纪华,史兰美,姜淑君,董元霞,左振素;调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03期 |
9 |
黄厚才,倪正;麦冬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3年01期 |
10 |
熊文生,曾益宏,刘友章,李任先,刘国普;理脾化痰降脂片治疗老年高脂血症1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0年07期 |
|
|
|
|
|
1 |
刘林,夏洪生,张永锋,李海平;通脉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ngⅡ、AT_1mRNA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11期 |
2 |
单保恩,李俊新,张静,梁文杰,李宏芬;中药香加皮与其易混品体外抑瘤效果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5期 |
3 |
魏经建,刘彩玉,王奕鹏,王景萍,王顺祥;免增灵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6期 |
4 |
洪长星;综合治疗脑梗塞45例临床分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5期 |
5 |
牛云飞,原虹;补脾活血清热利湿法治疗狼疮性肾炎33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4期 |
6 |
尹长森;溶栓胶囊治疗老年高粘滞血症40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5期 |
7 |
方跃屏;中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50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2期 |
8 |
李传杰;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味治疗返流性食管炎57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
9 |
杨胜;加味四逆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3期 |
10 |
张振琪;疏肝利胆法为主治疗胆结石症80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
|
|
|
|
|
1 |
李建福;;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6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2年04期 |
2 |
田庆印,吴葆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栓形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年03期 |
3 |
唐春红,幸宏伟;荷叶饮对大鼠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年02期 |
4 |
张景云,路方红,吴坚美,阮景纯,张善同,牟会善;银杏叶口服液对冠心病病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抑制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年01期 |
5 |
王锡田,杨学义,吴楚绶,陈明,黄洪章,金凡;银杏叶制剂对冠心病、血脂过多、血液粘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5年03期 |
6 |
范盘生,石琳;三七总皂甙、人参果总皂甙对老年大鼠心脑组织脂褐质及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8年04期 |
7 |
王宇辉,周超凡;中药降脂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03期 |
8 |
屠浩明;高脂血症血脂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
9 |
张秀珍,沈芳兰,王建华,梁惠,段建华;牛磺酸对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10 |
丁志山,沃兴德;姜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