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研究
【摘要】: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和承诺,并且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责任感包括对自我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责任感是我们作为社会角色所必须履行的义务。高中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求知欲最强和勇于追求真理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的品德和终身的发展。青年学生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将会影响全民族的发展和未来。
道德滑坡成为社会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以及学校对道德教育的忽视这些都造成了当前高中生责任感的薄弱,没有理想,缺乏生活目标,冷漠、自私、脆弱,对他人和社会不关心,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等等问题似乎已经成为目前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对高中生的责任感教育十分迫切。历史学科富含责任感教育的资源,中国古文化精髓的沉淀,尤其是儒家文化精髓的沉淀在高中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高中生责任感的生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可是目前国内教育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数量少,而且集中在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上,没有涉及到责任感的其他方面。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本问题的研究概况,各个国家普遍重视高中生责任感的教育,而在中国关于高中生责任感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责任感的教育则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文章全面的研究高中生的责任感教育,大多只是针对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分析了国内对本问题研究的这一薄弱之处,并针对薄弱处展开研究。然后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部分高中生责任感缺失以及历史学科在高中生责任感培养方面的重要地位要求必须加强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但是以前的研究对于历史学科在责任感培养中的优势分析的很少,因此,在可行性分析中本文着重分析了历史学科在强化学生责任感教育中的优势所在,强调了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并提出了在教学中结合儒家思想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看法。接着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主要内容,在这一部分将责任感详细划分为: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其中自我责任感包括自爱、自尊、自律和自强;而社会责任感则包括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民族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并将这些责任感跟历史学科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这一部分是本文的独到所在。对责任感进行详细划分,并与具体的历史史实相结合,目的是希望能够引起历史教师对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重视,并关注在日常教学中曾经忽视的那些与学生责任感培养有关的素材。针对这些内容本文又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方面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而这些途径和方法的分析也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注意避免空谈。最后本文从挖掘教材与补充材料的关系、师生关系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浅层的、有限的思考,以期抛砖之效。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33.51
|
|
|
|
1 |
朱振国;[N];光明日报;2008年 |
2 |
叙永县叙永镇初级中学校 周勇;[N];泸州日报;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