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特征、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育的现实情况中,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导致了在学校教育中学困生的出现和长期的存在,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始终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尤其是一线教育工作的眼前。学困生的教育和自身的发展一方面制约着学校、班级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会给学困生的家庭,甚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转化以及良好的发展也是目前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均衡的重要环节。笔者身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积极深入的了解学困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探究学困生教育转化的方法。笔者以目前从教的青岛顺兴路小学的学困生为例,通过对他们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观察,以及与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交流,来明确学困生的定义。通过研究学困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认清学困生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进而对该校的学困生进行类型、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该校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结合笔者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记录和相关教育理论,一方面从学困生的心理、自身素质的提高来进行教育转化的探究,另一方面在具体学科知识学习方面,通过认知技能的提高来进行教学转化策略的研究。笔者的研究只是关于学困生研究的沧海一粟,其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能对广大的教育者在学困生的教育策略的工作带了一点点的启示。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是学困生研究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第二章是以青岛顺兴路小学的学困生为研究对象,概括学困生的定义,分析类型、心理特点以及表现的特征。第三章简析了青岛顺兴路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该部分主要从学生自身因素导致学习困难出现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同时简明分析了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对造成学习困难的诱因。第四部分是以青岛顺兴路小学为例介绍了对该校学困生的教学转化策略。主要从学困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针对学困生在阅读学习、数学计算,数学言语问题解决的学习、写作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的策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