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平台的生成性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在教育生态学的视野中,教学是一个具有生命力、不断发展衍生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资源作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连通了教师、学生与环境,使其彼此联系,共同栖生。资源多样化、再生化发展赋予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无限的生命力,教育理念与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学习资源也要与时俱进。如何构建更加优化的网络学习资源一直都是教育研究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新的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日渐丰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教学形式具有单一传递性,缺乏灵活教学策略的设计;学习活动与课程内容偏离;缺乏丰富的协作交互设计;课程内容结构封闭和更新缓慢。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法将资源本身与基于资源的交互行为整合优化,致使网络资源在建设的过程中难以遵循“共享—共建—再生”的资源生长机制,直接导致大量的生成性资源存在丢失的现象。网络生成性资源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再生的含义引入网络资源的生存状态,强调通过教师,学生和原有资源的高度互动产生创造性再生性的资源。创设网络生成性资源不但可以改变目前信息单向传输的现状,激发人们参与网络学习的热情,还能延长网络课程的生命周期,是当今开放学习资源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综合运用问卷法、访谈等进行实践探索,以生成性学习理论、连通理论为基础,将开放性,生成性的理念融入学习资源的设计中,以Moodle为平台提供相应的环境与机制,通过对资源内容、交互工具、学习活动、激励评价的设计,全面推动学习内容、教师及学生三者的有效互动,并对《初中信息技术基础》进行生成性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效果调研,以期为一线教师和网络资源建设者在Moodle平台上搭建生成性资源提供有益的探索。
本论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国内外网络学习资源发展及存在问题,在生成性理论的指导下,论述生成性学习资源对优化网络学习资源的作用,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生成性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则和策略。(2)通过分析生成性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基点,建立了基于Moodle平台的生成性资源的设计模型,从学习资源内容、学习交互工具、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对生成性的学习资源进行设计,通过设计弹性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学习活动,借助Moodle平台上的灵活的交互学习工具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动态发展和再生创新,并为教育者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提供相关注意事项。(3)在Moodle平台上以《初中信息技术基础》为例进行生成性资源的具体开发,通过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其进行应用效果的调研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学生之间加强了互动与交流,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交流,达到了知识的交流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