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韵齐风 民声传承
【摘要】:山东地理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悠久,它是孔子、孟子、墨子等名人名家的诞生地,灿烂的齐鲁文化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应运而生。民歌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条支脉,它从远古走来,道出了几千年来变化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习惯。人们用它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已逐渐成为劳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民歌质朴醇厚,诙谐幽默,粗犷豪放,同时反映出山东人民爽快朴实的性格,他们勤劳勇敢,踏实奋进,山东民歌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山东民歌需要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为了更好的不失地方特色,把握歌曲的风格,我们应该追根溯源,积极向老一辈山东民歌歌唱家学习,发掘她们对山东民歌的传承。因此,本文就山东民歌的概况为背景,主要对山东民歌歌唱家王音旋、韦有琴和李兆芳的演唱风格进行探究,她们三位都是五六十年代山东歌舞剧院的民歌独唱演员,对于山东民歌的继承与传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希望通过本文章的探究与写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三位歌唱家以及她们的演唱风格特色,使其在继承中得到更好的创新与发展。全文共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山东民歌概况。这一章主要从山东民歌的体裁以及风格特色进行论述,通过这一章的介绍使人们对山东民歌的概况进行大致的了解,从而为下面三位歌唱家演唱风格的探究做好铺垫。第二章:歌唱家王音旋演唱风格分析。主要是从她演唱的几首极具山东风格的创作歌曲进行分析,通过对这几首歌曲的简介引出王音旋的演唱处理,进而分析她的演唱风格。第三章:歌唱家韦有琴演唱风格分析。这一章主要从韦有琴演唱的《沂蒙山小调》和《拾棉花》这两首民歌入手,探讨她的演唱处理及风格。第四章歌唱家李兆芳的演唱风格分析。这一章从《赶集》、《对花》、《送应征》这三首民歌入手,结合笔者采访时她所谈到的关于山东民歌的声音理念和感想,探讨李兆芳对山东民歌的风格把握。第五章:三位歌唱家演唱中的共性与个性。第六章:三位歌唱家演唱风格之启迪。主要探讨继承三位歌唱家演唱风格特色的同时,结合时代特色予以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