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训练在探究式初中物理课堂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课堂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探索与实践是相对于传统被动接受
式学习而提出的,充分体现了物理新课改精神,符合现代物理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所作出的概括、
间接与能动的反映。”
对中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
独立个体,能够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蕴
藏其中的基本规律并具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于探究自然并基于此种探究获得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
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以获得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探究自然界所
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像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究那样来学习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从
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
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
创造性思维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沃拉斯的四阶段说。2、韦特默的结构说。3、
吉尔福特的发散思维说。
探究式学习理论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的理论。2、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3、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探究中的创造性学习理论 1、探究性学习中的创造性学习理论。2、探究性学习的
问题解决理论。
根据以上理论,结合本人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以下实施原则及程序:
实施原则:自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合作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
则、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
实施的一般程序:1、探究过程及成果的汇报。2、评价并形成结论。3、理论推导
或选择器材演示验证。4、反馈练习。5、提出新问题。6、课下探究。
对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应用的探索与实践,采用了个案分析、跟
踪调查等方法,并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完善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和实践
得到较好的整合。
中文摘要
两学年的探索与实践己见成效,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
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精神,增强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
与人合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学
习成绩、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迁移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形成了一定的
物理科学素养,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