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策略与实践
【摘要】:传统上,翻译被看作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者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交流行为,即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交流。
本文第一章纵观中外翻译理论研究史,指出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趋势,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应适应这一趋势,才能同国际翻译研究学术界进行真正的平等对话。许多翻译工作者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文化和翻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文章的第二章对此做了分析和回答,说明翻译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指出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文化翻译的概念及文化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解决问题要有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南,论文第三章指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化翻译来说有可取之处,但不能作为主要指导理论。该章从文化翻译的目的和取得类似言后效应两个方面论述异化和归化的原则是缺一不可的。异化应置于首位,能异化则不归化,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同时,译文读者不能理解的极端异化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因此,译文还要遵循能够产生类似言后效应这一原则。本章通过对中国翻译史的回顾,以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异化和归化的优点和缺点,对上述原则做了说明。
鉴于世界各国的人们对自然环境有着许多相似的认识,生活需要也大致相同,大部分文化现象是可译的。但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各自语言中的独特的文化因素会凸显出来,相互对立,使译文无法再现原文与源语文化的那种特定关系,造成文化冲突,从而产生了文化翻译中的难题。在第三章的原则的基础上,第四章提出了文化翻译的六种方法,即直译法,零翻译法(音译法和移译法—原语直接进入目的语),注释法,增补法,转换法和解释法,并用大量的实例分析证明了这些方法在文化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许多方面差异较大,所以文化信息的流失在翻译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论文在第四章还分析了上述六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在探讨文化翻译的基础上,第五章提出了文化翻译的研究对翻译实践的意义和启示,即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备文化意识,对各种文化持平等态度,在能够使读者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异化的方法以保留传递原文文化形象和内
涵,进而获得好的译文。
关键词:文化;文化翻译;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分类号:HO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