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基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新型功能材料,在热电发电和热电制冷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材料之一,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硬度高、抗高温氧化性等诸多优点,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高温型热电材料。
本文以SiC基热电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机械球磨法、溶胶凝胶法和包裹法制备复合粉体,结合常压烧结和热压反应烧结制备出SiC基块体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DTA-TG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热物理化学行为变化等进行了研究,测试了样品的密度、吸水率、硬度等物理性能,利用自行设计的测试装置对样品的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进行了测试,测试温度为100-600℃,计算出功率因子,对材料的热电性能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以下成果:
(1)以Ni粉作为掺杂剂,Al2O3和Y203作为烧结助剂,利用机械球磨法与SiC纳米粉体混合,经干压成型后,通过常压烧结在1500℃下成功制备出n型半导体的样品。随着Ni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密度和硬度增加,电导率增大,Seebeck系数减小。随测试温度的升高,电导率一直增大,Seebeck系数先升后降。样品中,未掺杂Ni的样品在500℃测试温度下具有最大的功率因子,为0.02×10-6Wm-1K-2。
(2)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B4C颗粒表面包裹SiO2,同时加入蔗糖,然后通过热压反应烧结在1500℃和1600℃下成功制备出SiC-B4C块体复合材料。反应生成的SiC在结构中形成连续相,制备的样品呈现n型半导体特征。烧结温度增高,板条状SiC晶粒数量增加并形成连通的密集网状结构。随B4C添加量的增加,密度先升后降,硬度一直增加。当测试温度高于400℃时,由于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变化,电导率先降后升,Seebeck系数先升后降。B4C含量为50 wt.%,烧结温度为1600℃的样品硬度值达到28.13 GPa。B4C含量为30 wt.%,烧结温度为1600℃的样品内部结构更加紧凑,致密度高,晶粒间连通性好,使材料的热电性能得到提高,在440℃测试温度下,功率因子最大值达到3.84×10-4 Wm-1 K-2。
(3)利用液相包裹技术使聚乙烯醇充分包裹在B4C上,煅烧后加入Si粉,然后通过热压反应烧结在1400℃下成功制备出SiC-B4C块体复合材料。反应生成的SiC相以细小弥散颗粒状分散在B4C颗粒的间隙处,较大的B4C颗粒构成连续相,制备的样品呈现p型半导体特征。随B4C添加量的增加,密度先升后降,硬度逐渐增加。测试温度升高,Seebeck系数先升后降。电导率随测试温度的升高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也有下降的现象。B4C含量为30 wt.%,在500℃时,功率因子最大,为0.13×10-4Wm-1K-2。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B34
|
|
|
|
1 |
吴丽清,陈金灿,严子浚;汤姆孙效应对半导体制冷器性能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1997年06期 |
2 |
余明斌,杨安,余宁梅,马剑平;用ECRCVD法制备的纳米碳化硅薄膜及其室温下的强光发射[J];半导体学报;2002年03期 |
3 |
张洪涛,徐重阳,邹雪城,王长安,赵伯芳,周雪梅,曾祥兵;纳米4-H碳化硅薄膜的掺杂现象[J];半导体学报;2002年07期 |
4 |
孙国胜,王雷,罗木昌,赵万顺,孙殿照,曾一平,李晋闽,林兰英;Si(100)衬底上高质量3C-SiC的改良外延生长(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2年08期 |
5 |
王新华;氮掺杂SiC厚膜的制备及其热电特性[J];半导体学报;2004年08期 |
6 |
丁磊;刘立强;;碳化硼的结构理论计算[J];山东陶瓷;2008年02期 |
7 |
李红星,赵新兵,李伟文;新型热电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2年06期 |
8 |
时利民;赵宏生;闫迎辉;唐春和;;SiC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S1期 |
9 |
朱文,杨君友,崔昆,张同俊;热电材料在发电和制冷方面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
10 |
赵立东;张波萍;李敬锋;刘玮书;周敏;;纳米SiC分散的Bi_2Te_3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2期 |
|
|
|
|
|
1 |
任学民;SiC单晶生长技术及器件研究进展[J];半导体情报;1998年04期 |
2 |
李宁生,鲍希茂,廖良生,王振飞;硅基双色发光图形的研制[J];半导体学报;1997年05期 |
3 |
吴丽清,陈金灿,严子浚;汤姆孙效应对半导体制冷器性能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1997年06期 |
4 |
李宁生,鲍希茂,廖良生,吴晓华,高义华,张泽;硅基纳米SiC的制备及其微结构分析[J];半导体学报;1997年10期 |
5 |
雷天民,陈治明,余明斌,马剑平,胡宝宏,王建农;Si衬底上外延3C-SiC薄层的XPS分析[J];半导体学报;2000年03期 |
6 |
余明斌,马剑平,罗家骏,陈治明;在硅衬底上用HFCVD法生长的纳米SiC薄膜及其室温光致发光[J];半导体学报;2000年07期 |
7 |
马剑平,卢刚,雷天民,陈治明;硅熔体中3C-SiC的生长及6H-SiC晶型的抑制[J];半导体学报;2001年06期 |
8 |
王玉霞,曹颖,何海平,汤洪高,王连卫,黄继颇,林成鲁;脉冲ArF准分子激光淀积SiC/Si(100)薄膜的最佳晶化温度及光致发光[J];半导体学报;2001年10期 |
9 |
余明斌,杨安,余宁梅,马剑平;用ECRCVD法制备的纳米碳化硅薄膜及其室温下的强光发射[J];半导体学报;2002年03期 |
10 |
陈治明;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制造工艺新进展[J];半导体学报;2002年07期 |
|
|
|
|
|
1 |
朱铁军,赵新兵;β-FeSi_2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及测试方法[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4期 |
2 |
张忠模;;日本以电解水的方式用绝缘体成功制备出热电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
3 |
赵新兵,朱铁军,李伟文,邬震泰;含稀土硅化铁热电材料的电学性能初探[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5期 |
4 |
李伟文,赵新兵,朱铁军,曹高劭;Fe-Co-Si-Cu热电材料的输运特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8期 |
5 |
吴炳尧;梅本富;;Fe_(33)Si_(67)热电材料机械合金化的相变特点[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
6 |
;填充方钴矿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1年19期 |
7 |
;热电材料掺杂1%稀土转移率提高25%[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3期 |
8 |
闵新民,安继明,南策文;稀土—铱—锑合金热电材料的结构与量子化学计算研究[J];计算物理;2000年Z1期 |
9 |
姜洪义,张联盟;Mg-Si基热电化合物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2年03期 |
10 |
陈学枝,沈静琴,赵松睿,许祝安;Na_xCoO_2晶体的制备、结构和物性[J];低温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