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的非均相环氧化研究
【摘要】:双键的环氧化是促进植物油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化学改性方法之一。目前,环氧植物油及其衍生物,如植物油脂肪酸甲酯,主要应用于聚氯乙烯基塑料的增塑和稳定,润滑油添加剂以及热固性树脂中。
为了发展绿色环氧化工艺,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环氧化工艺成为研究热点。配合双氧水环氧化工艺,各种新型催化剂得到开发利用。其中,过氧磷钨酸用于双键的环氧化具有合成简单、成本低、催化效率高等特点。已开发出的多为均相过氧磷钨酸催化剂,虽然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但反应结束后不易回收再利用。对于植物油的多相环氧化体系,关键在于减少传质阻力和催化剂的回收利用。因而过氧磷钨酸的非均相负载成为必然选择。
埃洛石纳米管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粘土物质,有着典型的中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其中管长约0.5μm-2μm,内径约20nm-30nm,管壁约15nm-20nm厚。埃洛石纳米管具有的典型两端开口中空管状结构,使其成为潜在的良好催化剂载体。
本文选取埃洛石纳米管为载体,通过在其表面引入季铵官能团利用离子交换进行过氧磷钨酸的非均相化负载。首先对埃洛石纳米管载体进行了硅烷化和季铵化处理,定量引入有机季铵官能团,为过氧磷钨酸活性中心的离子交换固载提供平台;然后负载过氧磷钨酸进行大豆油的环氧化。具体考察了外加配体、搅拌方式、双氧水加入方式对双键转化率和环氧化收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过氧磷钨酸以分子态分散负载于埃洛石表面;机械搅拌和超声配合有利于反应物间的传质;外加配体和双氧水的分批加料均有利于大豆油的环氧化反应;负载后的非均相催化剂可重复利用三次,且经简单活化后催化活性即可恢复。
|
|
|
|
1 |
戚银城,单监会;液体聚丁二烯的环氧化[J];合成橡胶工业;1984年04期 |
2 |
王海燕,陈继珍;环氧化葵花油的研制[J];内蒙古石油化工;1991年01期 |
3 |
孙渝,奚祖威,曹国英;氯丙烯直接环氧化制取环氧氯丙烷研究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9年04期 |
4 |
杨科珂,李瑞霞,吴大诚;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合成与表征[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5 |
林美娟,章文贡,邓友娥;鱼油的环氧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6 |
戴立平,张建国;液体丁苯嵌段共聚物环氧化物的合成和应用[J];热固性树脂;2002年05期 |
7 |
王宇;胡艾希;陈平;陈明;刘智凌;;高纯度戊唑醇的合成与表征[J];农药;2006年06期 |
8 |
裘丽英;居仁贤;;间苯二酚缩甲醛四缩水甘油醚的合成[J];热固性树脂;2006年03期 |
9 |
张小华;张志森;徐伟箭;熊远钦;;电子塑封用脂环族环氧树脂研究进展[J];热固性树脂;2006年03期 |
10 |
张春庆;陈畅;张红霞;李杨;王玉荣;;用环氧化液体聚丁二烯作丁二烯负离子聚合偶联剂(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8年05期 |
11 |
汪玲玲;;Ti-MWW/TS-1复合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英文)[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2 |
;10吨/年环氧糠油酸丁酯中试小结[J];化工技术与开发;1972年02期 |
13 |
赵欣,孙贵友,徐政权;大豆油脚的环氧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14 |
邸明伟,张军营,王勃,孙明明,郭金彦,姜兴盛;溶剂型环氧化SIS压敏胶的研制[J];粘接;2000年03期 |
15 |
原宇航,戚敏杰,周兴贵,袁渭康;丙烯直接环氧化Au/TiO_2催化剂助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6 |
;Prepara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ionomer with epoxidized styrene-butadi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J];合成橡胶工业;2005年05期 |
17 |
王振兴;章亚东;唐平贵;;相转移催化H_2O_2环氧化环己烯合成环氧环己烷[J];精细化工;2006年10期 |
18 |
胡石金;许招会;陈德锴;;H_3PW_(12)O_(40)/TiO_2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6年10期 |
19 |
李珊;何军;李辉;;微波合成环氧环己烷的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20 |
赵仑;唐栋;刘建平;;磷钨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