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β-环糊精的两亲性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自组装
【摘要】:本论文首先对超分子化学、环糊精、点击化学、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等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综述,应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Click反应、p-环糊精与金刚烷的分子识别作用,设计并合成了中间段为疏水聚苯乙烯、两端为多臂亲水PEO的两亲性哑铃形超分子聚合物,并研究了所制备的超分子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1)β-环糊精(p-CD)通过碘代,叠氮化修饰,合成了叠氮化的p-环糊精(p-CD-N3),叠氮化的β-环糊精再和炔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PEO-Alk)通过click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亲水性聚合物(β-CD-PEO7)。
(2)以自制的双向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得到了两端带有溴原子的聚苯乙烯(Br-PS-Br),再与叠氮化钠(NaN3)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叠氮化的聚苯乙烯(N3-PS-N3),它与合成的炔基化金刚烷(AD-Alk)通过点击化学Click反应制得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疏水性聚合物(AD-PS-AD)。
(3)亲水链段(β-CD-PEO7)和疏水链段(AD-PS-AD)通过金刚烷和β-环糊精之间的包结络合作用,组装成两端亲水中间疏水的哑铃形两亲性超分子聚合物(PEO7-p-CD-AD-PS-AD-β-CD-PEO7)。
(4)哑铃形两亲性超分子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成胶束,并考察了聚合物不同的起始浓度、亲水链段与疏水链段的不同比例等因素对胶束形貌的影响。
用FT-IR、GPC和NMR等仪器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TEM下研究了聚合物的微观形态结构。
|
|
|
|
1 |
张庆华;陈碧;詹晓力;陈丰秋;;PDMS-b-PEO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
2 |
唐橙橙;王丽华;贠延滨;张陈淋;刘必前;;两亲性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离子通道膜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2011年03期 |
3 |
陈剑波;刘军;;超分子固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4 |
吴兵;王木立;李方山;章于川;;一种离子型超分子液晶的合成及其液晶性研究[J];合成化学;2006年06期 |
5 |
刘骥军;徐蕴;田禾;;含有葫芦[6]脲的新型准轮烷的合成[J];有机化学;2007年04期 |
6 |
刘海洋,胡希,明应晓,刘义,黄锦汪,计亮年;金属卟啉配合物超分子自组装[J];无机化学学报;1998年04期 |
7 |
赵彦利,刘育;苯基修饰β-环糊精的自组装行为[J];中国科学B辑;2005年05期 |
8 |
陈卫星;范晓东;刘郁杨;;星形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其药物控释行为研究[J];功能材料;2008年04期 |
9 |
刘骥军;田禾;;含有α-CD的新型[2]轮烷的合成[J];应用化学;2007年08期 |
10 |
王芹;杨祥良;杨亚江;徐辉碧;;Janus颗粒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0年07期 |
11 |
戴姗姗;叶林;吴迪;;两亲性羟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溶液性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2 |
彭丹;张晓环;刘小兰;张荣军;;聚丙烯酸-g-聚(卤代)苯乙烯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可控合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3期 |
13 |
梁清;官冰;江明;;两亲性杯芳烃的超分子自组装[J];化学进展;2010年Z1期 |
14 |
王俊,柳士忠,杜祖亮;两亲性杂多酸长碳链季胺盐的合成及LB膜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15 |
杨华;马林;黄爱民;邓先模;;两亲型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药物释放[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7年03期 |
16 |
柳青;黄俊;吴璧耀;;两亲性AB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
17 |
朱香利;丁德润;姚有红;张爱迪;;季铵化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和表征[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18 |
刘琳,夏平,王国建;FeCl_2/IDA催化体系制备两亲性超支化星状聚合物[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1期 |
19 |
彭丹;李垚功;张晓环;陆国林;冯纯;黄晓宇;;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酸-g-聚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J];化学学报;2007年19期 |
20 |
陆树新;张秋禹;周桓;金凤;徐庶;;超分散剂对重质碳酸钙的两亲性改性研究[J];化学工程;2009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