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嬗变与重塑
【摘要】:在现代社会,公众需求的多样性发展使得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难度不断增大,而制度约束、财政压力以及治理环境日趋复杂又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构成了诸多客观限制,这就要求政府推进公共服务生产机制的革新。网络化治理理论的兴起和应用,代表着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工具和治理机制的深刻变迁,在新时期为众多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一种具有启发性的理论视野和一个可操作性的实践框架。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在回顾与总结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嬗变的基础上尝试引入这种基于“网络化治理”的供给模式:从单中心的提供主体扩展到网络化的协作治理;从垂直的服务程式转变到水平的回应结构;从选择性的服务对象过渡到普遍化的“社会顾客”,在所有供给主体之间创造新的伙伴关系与资源整合方式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效度与满意度,有益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盘活公共服务存量,最终使公共服务的分配在资源约束的事实下趋向最佳动态均衡,逐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主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设计等内容。紧接着论述了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嬗变的缘起及内容,探寻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嬗变的现实原因,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路径变迁和内核变迁。然后,重点分析了公共服务网络化供给模式的构成和应用,包括内涵、特征、手段在内的供给模式构成,并以国内外案例为指引,剖析网络化供给模式的优势及困境。接下来分别从理念层面、制度层面、组织层面、能力层面、技术层面等维度阐述了实现公共服务网络化供给的条件与保障。论文在最后的结语中再次强调了网络化供给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治理范式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供求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