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疏离”到“靠近”:推动“老漂族”社区融入的实务探索
【摘要】:“老漂族”是随着外来务工者进入城市而随之产生的一个群体,“老”说明这一群体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范畴,而“漂”则体现了这类群体的不稳定性。社区是这一群体生活的较为稳定的空间,是“老漂族”完成其“漂”的责任和使命的重要场所,而融入社区则是“老漂”开始一切活动的第一步。如何使“老漂”更好更快地融入社区就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服务于基层、扎根于基层的专业,在社会工作发展程度较高的深圳,能够且有能力通过专业实践帮助社区“老漂”实现自身融入。本文就是以X社区的10位“老漂”为研究对象,在运用社区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的基础上,预估并分析了其在社区融入中所遇到的六大问题,如社区自我认同感低、语言沟通不畅、交往圈狭窄、活动参与率低、自我效能感低、医疗福利获取难等。为解决这一系列融入问题,帮助社区“老漂”改善现有的融入困境。笔者通过四个阶段的特定社区活动和小组活动的开展,即茶话会、义诊服务、粤语学习小组、志愿服务四个服务项目,针对性地解决其面临的融入困境,跟进其社区适应过程,实现其与社区从“疏离”到“靠近”,从“被动”到“主动”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过程。研究发现,通过一系列深入的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笔者所选取的10位老漂从最初的不愿、被动参与社区活动到主动奉献自己的精力去服务社区,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最终真正走进社区,成为社区居民,实现了社区融入。但是仅靠社区社工服务只能改善老漂自身状态,要使其完全融入深圳社区,还需要社区、家庭、政府群策群力。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而提出发挥家庭支持对“老漂族”融入社区的后盾与支撑作用、倡导社区居民内化深圳理念,兼容相济、政府注重对异乡居民福利政策的宣传教育和落实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