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河南地区文化馆与博物馆
【摘要】:新中国初期,博物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宣传与教育的主要机构,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囿于物质基础薄弱,国家决定仅在有条件的地方筹建新的博物馆。1949年,河南地区仅有河南省博物馆一座博物馆。博物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显然无法有效利用博物馆空间开展教育活动,亦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通过查阅史料发现,此时数量众多的文化馆承接博物馆的部分职能,对大众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文化教育。同时文化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文物征集、保存与展示等活动,为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文章系统梳理新中国初期河南地区文化馆的发展沿革,结合地方史料与相关著作统计出新中国初期文化馆共60座,其中34座是在民众教育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此间,文化馆积极配合各项政治运动和河南地区政府各项政策的推行,承担部分文化行政工作,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新中国初期在全国兴建博物馆的背景下,河南地区开展博物馆建设的工作主要包括文化保护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对原馆舍整顿过程中的利用与损坏,博物馆的建设与展览。进一步探讨新中国初期文化馆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尝试从民众教育馆到文化馆的演变和文化馆辅助博物馆建设两方面,对新中国初期博物馆的发展史做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