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B亚型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研究

刘风花  
【摘要】: 近年来,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认为是除突变、缺失以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第三条通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肿瘤之一,虽然随着诊疗水平地提高,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最高可达80~90%,但期别晚分化差的内膜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5-15%,合并雌孕激素受体失表达者预后更差,而且孕激素受体失表达常常使得这部分患者的孕激素治疗难以奏效,所以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的失表达及其发生机制备受关注。在孕激素受体亚型水平上,有研究表明孕激素受体B亚型(progesterone receptor B,PRB)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失表达率明显高于A亚型(progesterone receptor A,PRA),并导致拮抗雌激素效应能力的下降,而在探讨PRB失表达机制的研究中尚未见到基因突变缺失的报道。对此,国外学者就第三条抑癌基因失活途径探讨了子宫内膜癌中PRB失表达的原因,发现PR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CpG岛甲基化,并在多种PRB失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上以去甲基化试剂成功诱导了PRBmRNA复表达。国内尚无此类研究的报道。本研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的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率进行了检测,并在蛋白水平上观察经去甲基化试剂处理后,PR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cl-1(human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 line-1)PRB的表达状况的改变,从而间接探讨子宫内膜癌PRB失表达机制,并为去甲基化药物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郑州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B亚型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研究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26例子宫内膜癌标本来自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7一1999年归 档的石蜡块。7例正常子宫内膜来自同期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子宫内膜之石蜡块标 本。HecC卜1子宫内膜癌细胞系来自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000年自建细胞系,其 PR阴性。本实验用细胞系为Heccl一第63代细胞。 2.2方法 2.2.1子宫内膜癌组织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率检测:利用UNI奋10柱式 小量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石蜡切片中的基因组DNA后,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 法检测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况。该方法应用亚硫酸氢钠处理基因组DNA, 将所有无甲基化修饰的胞嗜淀转变为尿嗜睫,而尿嗜陡在后续的PCR中被胸腺嗜吮取 代,此过程中甲基化胞嗜睫维持不变。据此变化,于富含CPG的PRB启动子区,设计 出针对存在CPG甲基化DNA特异敏感的引物PRB一M,以亚硫酸氢盐处理过的DNA为模板 进行扩增。PCR产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澳化乙睫染色,紫外光透射下观察来鉴定 根据特异性产物的有无来确定目的DNA区域CPG的甲基化情况。 2.2.25杂氮脱氧胞昔对Heccl一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PRB表达影响的研究:取第 63代Heeel一l细胞系,选IMDM(iseove modified dulbeeeo medium)为培养基,于 第1、3、5天加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昔,药物终浓度分别为1“g/m1、 2 pg/ml、4协g/ml、8,g/ml,第2、4天更换为无药培养基,同时设立PBS代替药 物的试验对照组,第6天收获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每组取8张滴片丙酮固定后 采用抗PRB的单克隆抗体按常规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eccl一1细胞系PRB蛋白表达 状况。与PBS代替一抗的空白对照相比,胞核部位出现明显的棕黄色信号为表达PRB 蛋白的典型阳性细胞,每个滴片在高倍镜下计数100个细胞,典型阳性细胞5%为阴 性滴片,典型阳性细胞数占5一5既为阳性滴片,典型阳性细胞50%为强阳性滴片。 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四格表精确概率法及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 较的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处理,以Q=0.05作为检验水准。 2 郑州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B亚型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研究 3.结果 3.1 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癌组织中13例存在PRB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7 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无一例存在PR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只Q .QS)。 3.2 15例中、低度分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组中n例存在P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 甲基化,高分化内膜癌患者组n例中有2例存在该甲基化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尸0 .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肌层浸润及各病理类型组别间,该甲基 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尸0 .05)。 3 .3药物处理前及PBS代替药物的实验对照组Heccl一l细胞系PRB蛋白检测均为阴 性。 3.45杂氮脱氧胞昔不同药物终浓度的Heccl扭细胞系实验组PRB蛋白均呈不同强 度的表达,与实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只0.001),各处理组之间PRB 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尸0 .05)。 4.结论 4.1 PRB基因启动子区C两岛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为一频发的重要分子 事件,该甲基化发生率与中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相关。 4.2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cl一1的PRB失表达可{以被去甲基化药剂5杂氮脱氧胞昔 逆转而重新恢复表达。 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PR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万小云;;走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6个高危因素[J];健康人生;2010年02期
2 徐启英;李小平;魏丽惠;;子宫内膜癌化疗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3 ;子宫内膜癌术后外照射放疗危害大[J];微创医学;2011年03期
4 张旭升;;子宫内膜癌1例误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19期
5 吴才田;;彩色多普勒诊断子宫内膜癌价值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4期
6 齐进;张恩娣;蔺小贤;;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年04期
7 邱顺平;;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8 李杰飞;孙彦辉;刘福生;金贵善;柴奇;张红波;;脑胶质瘤MGMT启动区甲基化PCR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王腾;;胎盘表观遗传标记的系统识别用于Edwards综合征的非侵入性产前诊断[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10 万璟;李小毛;;子宫内膜癌腹水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4期
11 吴海静;张国楠;;子宫内膜癌的新分期与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年06期
12 姬侯娥;;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8期
13 王震凯;汪芳裕;;DNA甲基化与肿瘤[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6期
14 张雪玉;杨彩虹;吕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HE4、YKL-4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年05期
15 吴芳;李慕军;;生长激素与子宫内膜发育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0期
16 彭如臣;沈秀芝;马国武;;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的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8期
17 朱开军;;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与超声检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2期
18 蔡尚霞;侯军;曹晓;;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CT与P16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24期
19 贾爱英;;MRI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1年25期
20 杨巧慧;薛晓鸥;刘雁峰;;从络病理论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机[J];环球中医药;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阳桂;;TVCDS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分期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倩;李从铸;张灏;;PEL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叶大风;钱建华;谢幸;;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绒癌一例报道和文献复习[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钱荣华;王永来;;HIF-1α及PHD1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蒙森;马海艳;周显礼;;三维超声联合TUI技术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李玉明;崔艳秋;赵艳芝;姬广聚;;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TK/GCV系统治疗子宫内膜癌实验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7 袁鹰;鲁梅芳;王蓁;;肥胖并子宫内膜癌病人腹部脂肪组织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徐锦屏;张芸;;子宫内膜癌中p16、p27kipl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赵维英;庄育红;任幕兰;;子宫内膜癌术前动脉插管化疗临床研究[A];江苏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肿瘤学术研讨会暨无锡市妇产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耿正惠;周静;;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E蛋白的表达与P53和CCNE扩增的关系[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舸;水稻box C/D snoRNA的鉴定和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2 赵作伟;DNA错配修复系统缺陷与胰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李明;IGSF4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甲基化失活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4 田子强;食管癌细胞MT-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的意义以及食管癌组织DNA提取方法的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5 王大力;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声门上型喉癌中的表达及调节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蔡芳;抑癌基因p16~(INK4a)在胰岛素瘤中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王栋;胃癌相关基因甲基化检测和药物联用去甲基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8 高飞;CAGE基因在颅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9 周春晓;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0 王大庆;NES1基因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外显子3甲基化状况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素琴;子宫内膜癌中E-cadherin表达与ER及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詹娜;子宫内膜癌免疫组织化学及临床病理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刘宁;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P53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凯;S100A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10年
5 冯坤;RRM2作为人子宫内膜癌治疗靶点的体内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汪春燕;LR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泸州医学院;2010年
7 高会影;NQO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郭明华;IGFBP-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吕旻彦;子宫内膜癌中IGF-1的表达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司晓辉;血清YKL-40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初探[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朝晖;子宫内膜癌爱“盯”哪些人[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本期专家:刘朝晖教授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九大人群警惕子宫内膜癌[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3 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 王素美;防子宫内膜癌先瘦身[N];健康时报;2009年
4 徐望红;肥胖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慕欣;子宫内膜癌诊治观点[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北京 刘朝晖;哪些人要警惕子宫内膜癌[N];家庭医生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海蕴;十类人群易患子宫内膜癌[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8 王秀春;子宫内膜癌“招”谁[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于斌;子宫内膜癌青睐谁[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衣晓峰 靳万庆 本报记者 孙 理 通讯员;子宫内膜癌“盯”上老年人[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