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反,就业却增长缓慢。西方经济学认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中国却出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十分紧迫。对就业弹性进行研究,以期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就业弹性需要研究经济增长情况和就业增长情况,要涉及到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首先从促进经济增长角度特别是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了就业弹性,认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演变是导致就业弹性比较低迷的重要因素;然后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些特征如劳动力市场分割、“非正规”就业、隐性失业和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行为角度研究了就业弹性,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特征和企业的有效劳动力需求不足是就业弹性低迷的主要原因。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运用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对国内外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第二部分,分别利用差分法和模型法测算了1978年到2003年的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并分析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第三部分,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弹性的关系,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演变是就业弹性低迷的重要因素。
第四部分,分析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弹性的关系,特别是从劳动力市场分割、“非正规”就业、隐性失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行为等多角度分析就业弹性,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制约是就业弹性低迷的主要原因。
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主要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演变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就业问题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把劳动力市场分为城镇劳动力市场和乡村劳动力市场,分析总体就业弹性和各自就业弹性的关系,指出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是中国总体就业弹性低迷的原因之一;从企业用工角度出发,分析就业的变化,指出就业弹性的微观基础企业是影响就业弹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