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核不育水稻生育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以利用超低能氮离子束对籼型品系99-02进行诱变处理,在其后代中筛选到的育性转换特性特殊的核不育水稻FHS为研究材料。首先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其生育期、主茎叶片数、出叶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并对其开花习性,柱头外露率进行了观察。此外,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控温的技术路线对其育性转换条件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其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下:
FHS、培矮64S,香_1随着播种期的不同,其生育期均有变化,并且FHS和PA64S的变化较常规稻香1明显。FHS、培矮64S和香_1第一批播种的生育期与第二批播种的生育期分别相差9天、10天和2天;第二和第三批分别相差16天、15天和2天,第三和第四批相差不明显;第四和第五批分别相差13天、5天和2天。在本实验中,FHS生育期最多相差25天,培矮64S最多相差27天,而常规稻相差最多为6天,即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生育期受温度影响较常规稻要明显。
FHS、培矮64S和香_1主茎叶片数随播种期的不同均有所区别。FHS、香_1和培矮64S主茎叶片数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呈:多→少的变化趋势。FHS、培矮64S和香_1出叶速度随播种期的延迟变化不很明显,尤其是生长前期,出叶速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后期稍有影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观察。FHS在开花当日,有一个明显开花高峰期,午前开花数明显多于午后;开花第二日,有两个明显的开花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开花数比第二个高峰期多。PA64S在开花当日有一个不明显的开花高峰期,午前开花与午后开花无明显差别,开花不集中,开花持续时间较长,可达七个小时多;开花第二日,没有开花高峰期。从开花天数来看,FHS单株开花从8月12日至8月25日,历期13天,单穗开花从8月5日至8月10日,历期5天;培矮64S单株开花从8月17日至9月1日,历期15天,单穗开花从8月18日至8月24日,历期6天。从水稻开花分布来看,FHS和培矮64S均在抽穗后两天开花。培矮64S柱头外露率为91.3%,FHS柱头外露率为85.8%,两者双露率均明显高于单露率,柱头外露率高,即异交结实率也高,有利于繁殖种子。
FHS育性转换研究。通过分期播种发现在郑州地区,FHS7月底到8月中上旬育性稳定,为可育期;8月中旬到8月下旬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低,部分可育,
|
|
|
|
1 |
徐纪杰;袁永;汪悦远;吴志燊;;几个新不育系在雷州半岛早季的生育期及开花习性观察[J];广东农业科学;1993年03期 |
2 |
;糜子de开花习性[J];内蒙古农业科技;1981年01期 |
3 |
栾文琪;几个国外特异花生种质资源[J];中国种业;1991年01期 |
4 |
李梅;吴献强;奉志高;;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观察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
5 |
孙贤琦,刘国华;杂交瓜叶菊的开花习性初探[J];江苏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
6 |
雷振山;张凯;李传保;胡肄珍;;几个新型水稻不育系的育性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1期 |
7 |
雷振山;张凯;;几个新型水稻不育系的育性鉴定[J];种子世界;2006年02期 |
8 |
谢鸿光;黄庭旭;杨东;涂诗航;张水金;;Ⅱ优航2号亲本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初步研究[J];中国稻米;2006年04期 |
9 |
何文安,贾恩吉,齐晶,陈学求;不同生态条件下高粱开花特性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
10 |
王明珍;;银杏人工授粉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
11 |
;漾濞核桃品种的开花习性观察及其授粉关系的初步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1977年03期 |
12 |
徐昭玺;王丽华;;黄芪开花习性及花粉柱头成熟期的研究[J];特产研究;1983年04期 |
13 |
任树华,王仲青,刘安林;荞麦的开花习性[J];作物杂志;1985年04期 |
14 |
李纯;龙正容;张会南;左小龙;;合肥地区玉米开花习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6年01期 |
15 |
赵永康;;甘蓝型油菜分期播种开花习性观察[J];云南农业科技;1988年01期 |
16 |
刘淑明;苜蓿的开花习性及其杂交技术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6年02期 |
17 |
吴宗桃,王际凤;新恢复系Uni2与明恢63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比较[J];种子;2003年03期 |
18 |
朱昌兰,黄文新,贺浩华,彭小松,付军如;新资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开花习性的观察[J];杂交水稻;2004年01期 |
19 |
吴学英,符明联,刘其宁;亚麻开花习性研究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2004年03期 |
20 |
张义刚,蔡智勇,李骏,郭爱民,张云贵,李隆华,黄治远;龙眼北缘区设施栽培幼树开花习性初探[J];西南园艺;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