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V离子静电加速器的研制
【摘要】: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为配合4MV离子静电加速器的研制而开展的。为此,本文分别研究了离子加速管的封装工艺、高频离子源物理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绝缘气体成分与压力对加速器最高电压的影响以及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等;对4MV离子静电加速器调试中发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具体地说:
研究了离子加速管的封装工艺,研制的加速管真空度为6×10~(-5)Pa,平行度为0.1mm,相邻电极之间耐压均达到18kV/cm以上;发现在67~0.1Pa之间,加速管存在耐压“盲区”,对此进行了理论解释;发现并解决了加速管使用中容易出现的机械隐患。
研制了一台为加速器提供离子的高频离子源。该离子源采用电子管推挽式电路、电感耦合方式,振荡频率为20~50MHz。研究了诸因素对离子源起弧的影响,通过多项措施提高了放电管起弧的可靠性,使振荡器的起弧板压大幅度降低,在500V以上能准确起弧。研究了气压、板压、引出电压、聚焦电压和横向磁场电压对离子源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发现,随着板压的升高,束流增加,当板压为575V左右时质子比有最高值;当气压升高时,束流和质子比都存在最佳值;质子比基本不随引出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而束流随引出电压的升高呈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横向磁场可明显提高束流和质子比。同时对这些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在575V板压、7.7×10~(-4)Pa气压、1.6kV引出电压和21kV聚焦电压下,得到了流强为169μA、质子比为88%的离子束。在上机调试中,又对其起弧的可靠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确定了具体的开机程序。
利用建立的绝缘气体系统,研究了机械尺寸、真空以及绝缘气体的成份、气压和湿度对静电加速器高压的影响。发现在0.6MPa以上时,N_2和CO_2的击穿电压增加趋势逐渐变缓,而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仍呈直线增加;加入六氟化硫可明显提高绝缘性能;湿度对击穿电压影响不大。最后选定绝缘气体中氮气、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的比例为75∶20∶5,在12个大气压下,最高电压可达3MV以上。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L53
|
|
|
|
1 |
姜胜南;4MeV正离子静电加速器高压静电电压的测量和校准[J];河南科学;2001年01期 |
2 |
姜胜南;正离子静电加速器高压电压稳定系统的分析[J];河南科学;2001年02期 |
3 |
焦浈,闻捷,秦广雍,霍裕平;快速筛选小麦转化后代高蛋白突变株的加代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
4 |
卞坡,谈重芳,秦广雍,余增亮,霍裕平;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诱变效应[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5 |
严后选,孙健国,张天宏;无线红外智能遥控器的设计[J];测控技术;2003年03期 |
6 |
闫红漫,英萃,刘东,英锐男;OPC技术在开放式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7 |
雷杨俊,肖定全;真空中氧化铝陶瓷表面耐压试验研究[J];绝缘材料;2004年03期 |
8 |
沙因,刘柱华,李五桂,张彩霞,杨振军,龚建华,王昕,罗博;V2质子静电加速器的改进与现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9年06期 |
9 |
孙振武,郑世全,李涛,姜胜南,李玉晓,刘柱华,霍裕平;高频离子源物理参数对离子束性能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
|
|
|
|
1 |
张锐,吴伟,刘剑威,冯硕;PROFIBUS总线控制系统在无缝药芯焊丝生产线中的应用[J];焊接;2005年03期 |
2 |
张健,李华;基于CAN总线技术的开关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3 |
王秋瑾
,吕跃刚
,施波
,张新房;PROFIBUS-DP及其在柳州发电厂的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03年01期 |
4 |
于鹏娟,张志钢;CAN总线在分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05年02期 |
5 |
袁佑新,朱娜;基于现场总线和实时自学习模糊控制的煤粉制备监控系统[J];华北电力技术;2005年10期 |
6 |
徐凌燕;张如晶;;台区线损管理瓶颈的突破[J];华北电力技术;2010年11期 |
7 |
黄悦华,邹武,程可;某水电厂公共排水控制系统的现场总线通讯原理[J];湖北水力发电;2004年02期 |
8 |
易居;姚永峰;;一种基于PLC的变电站网络化防误操作闭锁系统[J];湖北水力发电;2005年04期 |
9 |
孙鹤旭,董砚;基于PROFIBUS-DP的网络控制系统[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0 |
康凯,张明路,于广;基于CAN总线的独立式家用报警网络系统设计[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
|
|
|
|
1 |
薛建明,王宇钢,卢希庭,颜莎,赵渭江;低剂量离子在物体样品中透射行为的研究[J];核技术;1999年08期 |
2 |
王胜军,林作楫,曹红,刘明亮,陈集平;小麦就地“1年3代”加代技术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8年09期 |
3 |
吴丽芳,余增亮;离子注入法获得大豆—小麦分子远缘杂种及后代的变异分析[J];核农学报;2000年04期 |
4 |
陶舜华;王琳清;梁劬;姜卫华;;在远缘杂交中应用离体培养和辐照技术提高杂种后代的获得率[J];核农学通报;1988年06期 |
5 |
杨平华;陈佑良;谢玉康;;钴圃慢照射提高大小麦杂交受精率的研究[J];核农学通报;1990年02期 |
6 |
严后选,孙健国,张天宏;无线红外智能遥控器的设计[J];测控技术;2003年03期 |
7 |
李红,吴丽芳,宋道军,余增亮,吴跃进;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导入水稻引起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J];激光生物学报;1999年04期 |
8 |
闫红漫,英萃,刘东,英锐男;OPC技术在开放式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9 |
雷杨俊,肖定全;真空中氧化铝陶瓷表面耐压试验研究[J];绝缘材料;2004年03期 |
10 |
杨剑波,吴李君,吴家道,吴跃进,余增亮,许智宏;应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J];科学通报;1994年16期 |
|
|
|
|
|
1 |
孙振武,李玉晓,姜胜南,李涛,郑世全,刘柱华,霍裕平;4 MV静电加速器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7期 |
2 |
孙振武;李玉晓;李涛;郑世全;姜胜南;刘柱华;霍裕平;;4MEV静电加速器的改造与耐压特性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3 |
华祉年,袁磊,龙志翘;鞍形场小型离子枪的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1986年06期 |
4 |
孙振武,李涛,郑世全,李玉晓,姜胜男,王建勇,霍裕平;静电加速器用高频离子源的设计与调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5 |
孙振武,李涛,郑世全,李玉晓,姜胜男,王建勇,霍裕平;4MV静电加速器用高频离子源的研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年03期 |
6 |
张孝吉;张荟星;周凤生;张胜基;韩主恩;;离子注入材料改性用强流金属离子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7 |
孙振武;李涛;李玉晓;姜胜南;郑世泉;刘柱华;霍裕平;;4MV静电加速器的设计与调试[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1期 |
8 |
孙振武;霍裕平;李玉晓;李涛;;RF离子源引出特性的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6期 |
9 |
孙振武;李涛;郑世全;姜胜南;李玉晓;王建勇;刘柱华;霍裕平;;提高高频离子源性能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0 |
刘晓芝,孙利平,王应德,陈林;半导体离子注入用离子束加速管的聚焦特性[J];真空;2003年04期 |
|
|
|
|
|
1 |
朱启良;汪亮明;白玉兰;王锦辉;过骐千;;离子束复合真空镀膜机的研制和应用[A];第四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1年 |
2 |
翟利华;张子斌;韦冠一;王长海;李志明;邓虎;李雪松;李梅;;用扫描偏转电压法重构离子束空间分布[A];2007年全国质谱学会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质谱仪器和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
3 |
朱启良;汪亮明;白玉兰;王锦辉;过骐千;;汽轮机叶片专用的离子束复合真空镀膜机的研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4 |
姚泽恩;苏桐龄;陈尚文;王学智;;强流中子发生器研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5 |
刘洪祥;李凌辉;申林;熊胜明;张云洞;;自动控制离子束溅射沉积光学薄膜系统设计[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崔保群;唐兵;陈立华;马鹰俊;姜冲;马瑞刚;黄青华;蒋渭生;;CIAE强流ECR离子源研究进展[A];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7 |
冯毓材;于梦蛟;冯隽;;16厘米低能强流宽束离子源[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8 |
雷光玖;姜韶风;钟光武;曹建勇;卢大伦;邹桂清;刘鹤;张贤明;江涛;杨继芳;钱家湄;唐立新;周才品;毛维成;刘永;;HL-2A中性束大功率离子源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
9 |
郑保民;况园珠;王宇;李晓谦;张海文;顾汉卿;赵景丽;;多功能离子束医用材料表面改性装置[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10 |
尤大伟;黄小刚;任荆学;李安杰;;用于薄膜制备的宽束射频离子源[A];2004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