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自修复复合材料断裂力学研究
【摘要】:
本文对微胶囊自修复复合材料进行了断裂力学研究,目的是当自修复复合材料在外界条件作用下产生裂纹,裂纹前沿遇到微胶囊时,微胶囊壳能适时破裂,完成自修复功能。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自修复复合材料断裂力学设计、基体材料和微胶囊壳材料断裂韧性测试、夹层模拟试件断裂特性分析和含胶囊试件的断裂验证实验。本文先测试不同试件的断裂韧性;然后在基体材料/微胶囊材料断裂韧性差值不同范围内制作夹层模拟试件,通过分析夹层试件的裂纹扩展规律,研究裂纹扩展与基体材料/胶囊壳材料断裂韧性匹配的关系;最后通过含模拟胶囊试件的断裂验证实验,验证了裂纹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基体材料与胶囊壳材料的断裂韧性差值小于107754.45 Pa·m~(1/2)时,裂纹扩展时胶囊壳能够破裂。
|
|
|
|
1 |
苗张木,杨立强;基于CTOD和J方法的断裂韧性J_c的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2 |
顾锡峰;;高压高温设备接管焊接工艺的断裂韧性评定实验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3 |
杨瑞成,王军民,车骥;WC-钢基复合材料断裂韧性与断口形貌特征[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4 |
张翼高;;孕镶金刚石钻头胎体的微观结构与K_(IC)的关系[J];地质与勘探;1988年07期 |
5 |
蒲建雄;;固体构件的失效机理——裂纹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控制[J];甘肃科技;2010年23期 |
6 |
韩文举,秦维明;K_(ⅢC)值的测试及其试验装置[J];力学与实践;1987年02期 |
7 |
刘长虹;用模糊综合评判确定断裂韧性评定值[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
8 |
李肇飞,郑光华;HY-130钢断裂特性的实验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9 |
何惠际,彭如海;关于“计算K_1时裂纹尖端塑性区修正的讨论”的讨论[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0 |
饶坚,安惠中,陈沙鸥,戚凭;纳米m-ZrO_2+Al_2O_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1 |
刘继雄;陈晓;董汉雄;李平和;;Mn-Mo-Nb(Ti,V)系耐火耐候建筑用钢的断裂韧性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7年08期 |
12 |
季坤;邵卓平;徐斌;;基于分形理论的木材顺纹理断裂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2009年01期 |
13 |
马法尚,匡震邦;韧性断裂的微观模型及其在约束断裂中的应用[J];力学学报;1995年S1期 |
14 |
许昭永,包一峰,李忠富,王海涛;岩样尺度、疲劳裂纹长度、温度等对断裂韧性K_(IC)的影响[J];地震研究;1984年05期 |
15 |
戴兰宏;凹凸棒土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冲击断裂韧性的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96年01期 |
16 |
陈国明,王维东,许发彦,方华灿;海洋平台用钢焊接接头断裂韧性概率特性的试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17 |
刘丛,王士本;球墨铸铁断裂韧性随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8 |
牛二武;阎殿然;何继宁;董艳春;李香芝;冯文然;张建新;张古令;杨思泽;;SHS等离子喷涂制备FeAl_2O_4-Al_2O_3-Fe纳米复合涂层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0期 |
19 |
韩德华,姚孝新,陈顒;用双扭方法研究岩石的断裂韧性[J];地震学报;1983年02期 |
20 |
刘毅;李晓蔚;陶学文;;韧性材料J_R阻力曲线受试样尺寸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198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