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波双变量交—交变频线性函数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从课题的研究背景出发,阐述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并对国内该行业的市场和研究现状给出了分析和综述。从双变量控制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分析了其一般意义上的控制规律并具体到六脉波交交变频器,以此为根据讲述了自然无环流的控制方法。
在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波形和控制规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双变量线性函数控制方法和其深度调压方法。该控制方法使得双变量变压变频可以在线计算,连续变压变频,并对线性函数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探讨了其在无级调速上的应用。最后,按照双变量线性函数控制策略的需要,搭建了试验平台并编写了系统软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
|
|
|
1 |
易申;国产最大容量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在上海诞生[J];上海工业;1994年02期 |
2 |
沈年伯;5000kW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的结构特点[J];上海大中型电机;1995年03期 |
3 |
金炫;3200kW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的结构设计[J];上海大中型电机;1995年03期 |
4 |
陈金钩;大型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的嵌线与装配[J];上海大中型电机;1995年03期 |
5 |
钱秉;1420毫米冷轧工程中的交交变频隐报式同步电动机设计特点[J];上海大中型电机;1997年03期 |
6 |
朱春毅,李崇坚,干永革,李向欣;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检测研究[J];冶金自动化;1994年05期 |
7 |
许先造;宝钢三期2000千瓦4极交交变频隐极式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特点[J];上海大中型电机;1999年04期 |
8 |
邓超平,凌志斌,郑益慧,叶芃生;基于单相至三相交交变频的大功率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补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
9 |
陈寄炎,赵家才;微型机控制交交变频的无功补偿的探讨[J];冶金自动化;1984年06期 |
10 |
方增荣;;大型交交变频装置供电的高次谐波问题[J];冶金动力;1987年01期 |
11 |
赵月根;按电势定向的异步电机交交变频矢量控制系统[J];冶金自动化;1995年03期 |
12 |
李崇坚,朱春毅;交交变频同步电机阻尼磁链定向控制系统[J];冶金自动化;1996年03期 |
13 |
廖冬初,刘群,张杰,王淑青,陈俊;泵站电机双馈调速控制系统设计[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4 |
李明宇,孙玉田,戈宝军;交交变频同步电机阻尼绕组损耗的分析与计算[J];大电机技术;2003年05期 |
15 |
杨志成;交交变频与矢量控制在交流调速中的应用[J];一重技术;1994年04期 |
16 |
干永革,王文,李发海,李崇坚;多套交交变频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网侧合成电流谐波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年07期 |
17 |
王德义,王艳秋;8098单片机控制双馈矢量控制系统[J];电工技术杂志;1995年03期 |
18 |
王卫国,卢峻峰,李发海,李崇坚,黄斐梨;交交变频气隙磁链定向控制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可视仿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
19 |
顾旭庭,郑康勇,张翔龙;微型计算机-错位无环流可控硅交交变频调速系统的新研究[J];冶金自动化;1983年03期 |
20 |
杜伟,何山,蔡少华,李崇坚,干永革,李向欣;全数字矢量控制系统的实现与工程调试方法[J];冶金自动化;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