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达回波的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车辆检测系统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通道”政策持续深入的发展,逃缴公路通行费已经从单一行为变成群体现象。然而,传统的人工检验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同时容易漏掉部分假冒“绿色通道”车辆。所以,如何设计一个快速高效无损的高速公路检测系统具很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是在人工检验方法存在的弊端以及比较各种无损检测技术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对基于雷达回波的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车辆检测方案的。研究的重点是针对车厢的雷达回波进行检测,分析了夹带和未夹带违禁物雷达回波,详细研究了雷达回波特征提取算法和识别算法,如基于二次统计的灰度共生矩阵,BP网络图像识别算法等,实现了自动对车厢的雷达回波进行分析判断。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雷达回波特征提取,介绍了在特征提取前的预处理,这主要包括伪彩处理和灰度分析两个部分。夹带违禁物和没有夹带违禁物反射回来的雷达回波存在差异,用伪彩的方法对不同的雷达回波数据矩阵赋予不同的颜色,能提高人眼的分辨能力,然后用Matlab程序对雷达回波进行处灰度分析找出不同回波图像的灰度级的集中程度以及各个灰度级的分布概率,最后特征提取。其目的就是图像分类。描述图像特征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图像纹理特征是图像分析中一个重要特征。本文的特征提取算法是基于二次统计量思想的灰度共生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取了在不同情况下雷达回波的纹理特征参数作为识别特征。
其次详细介绍了雷达回波识别,在模式识别中图像识别是一种比较难的识别模式。关于图像识别的算法有很多种。本文在深入分析多个图像识别算法优劣性、雷达回波自身的特点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将神经网络引入雷达回波识别系统中。在神经网络中重点研究BP算法。针对BP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无法收敛到全局最小值、难以确定隐层以及隐层节点个数的不足进行了改进,然后建立了识别雷达回波的BP网络结构模型。
最后多次实验和实际应用表明本系统能有效判断车辆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和分类性能,识别率在75%以上。该系统可以实现车辆智能检测识别,提高检验的精度、降低验货人员劳动强度。
|
|
|
|
1 |
刘志文,柯有安;一种基于模型的雷达超分辨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3年12期 |
2 |
汤志伟,陆志强,黄顺吉;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仿真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6期 |
3 |
王云飞;毕文兰;;雷达天线位置与回波的模拟设计[J];山西电子技术;2006年01期 |
4 |
;雷达与导航、声纳与对抗 雷达跟踪、探测及系统[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10期 |
5 |
张海虹;钱建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简介[J];科技资讯;2009年28期 |
6 |
王在铎;刘宏;;机动目标径向加速度快速估计方法研究[J];中国雷达;2009年04期 |
7 |
盛峥;黄思训;;变分伴随正则化方法从雷达回波反演海洋波导(Ⅱ):实际反演试验[J];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
8 |
贺峰;黄晓涛;刘承兰;李欣;周智敏;;行进人体目标雷达瞬时多普勒特征分析[J];信号处理;2010年09期 |
9 |
李子平;张来添;张兴铃;甄廷忠;;基于VC++6.0设计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数据显示终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
10 |
徐谨,李军;雷达模拟回波压缩/解压缩的一种算法及其实现[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4年05期 |
11 |
张超峰;刘丹;程臻;;采用RELAX算法提高单脉冲三维成像横向分辨率[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11期 |
12 |
尹志勇;焦新泉;任勇峰;;雷达视频回波信号实时采集、压缩转发装置[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年02期 |
13 |
陈旗;黄高明;刘涛;周彬;;飞机尾流的雷达回波Doppler特性分析[J];微波学报;2010年03期 |
14 |
崔桂媛;雷达回波数据压缩的一种方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
15 |
林刚,林晓焕,许家栋;一个实用的单片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J];微电子学;2002年01期 |
16 |
张鹏杰,安琪,王砚方,赖乐发,王荫槐;L波段杂波雷达录取系统[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年02期 |
17 |
H.Schneider;顾怀瑾;;旋转目标雷达回波的最大熵多卜勒谱分析[J];现代雷达;1988年Z1期 |
18 |
张鹏;;一种基于OpenGL的雷达回波显示方法[J];舰船电子对抗;2011年03期 |
19 |
张庆锋;;一种雷达回波实时模拟器[J];火控雷达技术;1992年02期 |
20 |
刘强,田丁;一种用于内河航道的雷达导航系统[J];微处理机;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