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导线用Al_2O_3/Cu复合材料电滑动磨损性能研究
【摘要】:
随着高速电气化铁路的不断发展,要求铜合金接触导线不仅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而且还应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和较高的抗软化性能。Al_2O_3/Cu复合材料因具有优良的高强度高导电性能以及抗高温软化性能而成为备受瞩目的一种工程材料。本文以内氧化法制备Al_2O_3/Cu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内氧化工艺制备了不同Al_2O_3含量的Al_2O_3/Cu复合材料。并根据高速铁路对接触导线材料提出的性能要求和Al_2O_3/Cu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设计了三种Al_2O_3/Cu复合材料(Al_2O_3含量分别为0.24wt%、0.40wt%和0.60wt%)。对不同Al_2O_3含量的Al_2O_3/Cu复合材料的导电率、硬度及抗拉强度进行测试,并将制备的Al_2O_3/Cu复合材料及Cu-0.36Cr-0.06Zr合金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电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有无载流条件下电流、速度和接触压力对接触导线磨损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接触导线磨损表面及纵剖面进行微观组织分析并探讨其磨损机理,为Al_2O_3/Cu复合材料在电滑动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采用内氧化法制备的0.24Al_2O_3/Cu、0.40Al_2O_3/Cu和0.60Al_2O_3/Cu三种复合材料的导电率分别为:93%IACS、89%IACS和85%IACS;抗拉强度分别为:530MPa、585MPa和607MPa;硬度分别为:152HV、165HV和178HV。其综合性能优良,能够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用接触导线的基本性能要求。
电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Cu-0.36Cr-0.06Zr合金,且0.40Al_2O_3/Cu和0.60Al_2O_3/Cu的耐磨性更加优越。在试验范围内,四种接触导线材料的磨损率均随着电流、滑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流对0.40Al_2O_3/Cu和0.60Al_2O_3/Cu的影响不明显,对0.24Al_2O_3/Cu和Cu-0.36Cr-0.06Zr磨损率的影响较显著。0.24Al_2O_3/Cu和Cu-0.36Cr-0.06Zr合金的磨损率随电流强度的增长率均较0.40Al_2O_3/Cu和0.60Al_2O_3/Cu的大;在电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0.40Al_2O_3/Cu和0.60Al_2O_3/Cu的磨损寿命较Cu-0.36Cr-0.06Zr合金的磨损寿命将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越性。在试验范围内相同参数条件下,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逐渐降低,材料的抗磨损性逐渐增强,即0.40Al2O3/Cu和0.60Al2O3/Cu明显优于0.24Al2O3/Cu的耐磨性能。在有电流存在时,0.60Al2O3/Cu的抗耐磨性更加明显。
Al2O3/Cu复合材料在无加载电流条件下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载流条件下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电烧蚀磨损,且随加载电流的不断增加,粘着磨损程度加重,Al2O3/Cu复合材料表面的粘着物主要来自于铜基粉末冶金滑块。Cu-0.36Cr-0.06Zr合金在无载流时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有载流时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电烧蚀磨损,且随加载电流的不断增加,氧化磨损和电烧蚀磨损呈加剧之势。
基于本试验研究,Al2O3/Cu复合材料可满足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的要求。在试验范围内,建议接触导线用A12O3/Cu复合材料中的Al2O3含量在0.40~0.60wt%之间。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B333
|
|
|
|
1 |
D.Horstmann
,王渤洪;电气化铁路传动技术100年的发展(一)[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4年01期 |
2 |
申玉田,崔春翔,吴人洁,徐艳姬,孟凡斌;Cu-Al合金内氧化工艺及动力学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1年01期 |
3 |
申玉田,崔春翔,申玉发,徐艳姬,刘华;Cu-Al合金内氧化的热力学分析——Ⅰ热力学函数[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6期 |
4 |
申玉田,崔春翔,徐艳姬,武建军,刘华;Cu-Al合金内氧化的热力学分析——Ⅱ热力学函数的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7期 |
5 |
张强;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线与承力索的研制[J];电气化铁道;1997年02期 |
6 |
侯唯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历程[J];电气化铁道;2001年03期 |
7 |
冯金柱;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J];电气化铁道;2001年04期 |
8 |
李之乐;世界电气化铁道发展概况[J];电气化铁道;2004年03期 |
9 |
冯金柱;电气化铁路技术装备的发展[J];电气时代;2001年11期 |
10 |
黄崇祺;轮轨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接触线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向[J];电线电缆;1999年06期 |
|
|
|
|
|
1 |
武兵书;;模具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磨损性能的评价与研究[J];安徽工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2 |
陈澄波;陈跃东;凌牧;郭成;;为铜材水平牵引连铸配置VVVF驱动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3 |
康保杰,路春;稀土碳深层共渗在销套上的应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5期 |
4 |
潘春旭,陈俐;耐磨堆焊层显微组织特征及其与耐磨性关系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2期 |
5 |
裴海旭,王生,依颖辉;新型耐磨抗裂堆焊焊条的优化设计[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4期 |
6 |
李红霞,田保红,宋克兴,刘平;内氧化法制备Al_2O_3/Cu复合材料[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5期 |
7 |
郭亮,丁厚福,杜晓东,严小冲;低碳高合金钢和高锰钢冲击腐蚀磨损特性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
8 |
李红霞,田保红,宋克兴,刘平;内氧化法制备表面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组织与性能[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
9 |
项东,许斌,刘科高;固溶处理2014铝合金组织与磨损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5期 |
10 |
郜建新;宋克兴;田保红;徐晓峰;李佩泉;国秀花;;载流条件下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1期 |
|
|
|
|
|
1 |
李红霞,田保红,宋克兴,刘平;内氧化法制备Al_2O_3/Cu复合材料[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5期 |
2 |
陈跃,沈百令,张永振,邢建东;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干摩擦磨损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2期 |
3 |
;Kinetic equation for internal oxidation of Cu-Al alloy cylinder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English Edition);2005年03期 |
4 |
万传琨;高强度高导电性铜材综述[J];材料导报;1992年03期 |
5 |
梁淑华,范志康,时惠英,魏兵,王武孝;改善连铸机结晶器材质的新途径[J];材料导报;1997年04期 |
6 |
闵光辉,宋立,于化顺;原位反应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J];材料导报;1997年04期 |
7 |
温宏权,毛协民,徐匡迪,叶文博;铜电车线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1998年01期 |
8 |
陈文革,王纯;集成电路用金属铜基引线框架和电子封装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2年07期 |
9 |
彭立明,温宏权,邹启明,毛协民;自生复合Cu08Cr合金定向凝固过程研究[J];材料工程;1999年09期 |
10 |
万怡灶,王玉林,成国祥,杜希文,罗红林,曹阳;Al_2O_3/铜合金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研究[J];材料工程;1997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