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龙头沟村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一期
【摘要】:随着美丽乡村等政策推动、乡村旅游不断兴起、农业文化遗产备受关注、乡村旅游与乡村景观无序开发,乡村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人们不断增强的对景观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同乡村旅游景观发展现状不和谐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为对河南省龙头沟村做出更科学合理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梳理总结了乡村旅游景观的相关理论知识,汇总了乡村旅游景观的概念、要素、功能、特征、营造思想、理论、原则、方法等,通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借鉴了英国拜里特乡村、北京纳帕溪谷、河北云饶生态谷、富阳县文村4处案例,为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以龙头沟村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为实践对象,现有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理论和相关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了龙头沟村待规划场地现状,在野生植被丰富、谷地地形特色显著、砖土民居建筑文化突出的同时,仍存在环境污染明显、活动空间缺乏、道路不连贯、水面狭小等问题影响着本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通过搜集该村乡土文化的表现形式,深度挖掘地域景观特色,提炼山地地形曲线、自然水流形态、树状分支的地域元素,对景观形式再构筑,规划了“一溪一谷,两山三湖,四桥五苑,美景十处”的景观脉络。遵循地域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美学原则、旅游者导向原则,在总体规划方面,对场地内道路、水系、植被、建筑、功能分区、节点视线、空间开合方面做出系统的规划。在节点设计方面,以蜻蜓飞舞的打麦厂这一当地特有的农耕文化现象为灵感来源,设计了以麦垛和蜻蜓形态为特色的入口广场;借夏日湖面清风和湖北下凹地形设计了以休闲为主的风湖广场;尊重鱼塘肌理设计了游客娱乐活动为主的鱼乐广场;提炼当地民居的围合院落形态和土胚材质,并融入山地道路的高低形态,设计了具有山行路、谷行路、缘溪路三条游赏路径的民俗体验馆。在专项设计上,植物设计采用了大量乡土植物保持山林的野性美的同时,兼顾植物层次的梳理,并为野生动物定位活动空间;河道规划则通过两段式设计,兼顾硬化段的迎春溪谷与自然段的林间小溪,并为水生动物构筑栖居场所,从而构筑连续的生态系统;公共设施方面主要从游客的需求出发,强调尊重地域文化,与当地乡村景观和谐相融,由此为游客提供更舒适丰富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体验,实现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