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杂交剂对小麦内源激素和物质代谢系统的影响
【摘要】:
试验以豫麦41和豫麦54为材料,分别用不同化学杂交剂诱导两种基因型雄性不育,在败育过程中测定了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内源激素系统与物质代谢系统的变化,从生理生化方面对CHA诱导小麦的败育机理进行了探索。本试验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两种化学杂交剂Genesis和Sc2053诱导两种小麦基因型雄性不育,在败育过程中测定了旗叶、幼穗和花药中内源激素的含量,探讨了IAA、GAs、ABA和ZR四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各种激素变化与败育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败育过程中穗部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中,IAA含量自四分体时期均低于对照,在花药中随CHA剂量增加IAA含量降低幅度增大;(2)除单核期外,叶片、幼穗中GAs含量都高于对照,在花药中却随着基因型不同而GAs含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3)在叶片中ABA含量随不同基因型变化趋势不同,但在花粉母细胞期、四分体期都出现了ABA含量高于对照的趋势。在幼穗与花药中ABA含量高于对照,且随不育度加深,ABA含量增高幅度加大;(4)叶片中ZR含量变化随着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而在幼穗与花药中,在花药败育的关键时期,即单核期至三核期ZR含量都高于对照;(5)花药中IAA/ABA、IAA/GAs、IAA/ZR、GAs/ABA比值的基本趋势都低于对照,且降低幅度随CHA剂量增加而加大,说明整个激素代谢系统失衡;(6)IAA含量的降低可能与幼穗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高有关。
第二部分以化学杂交剂Genesis和BAU-9403诱导两种基因型雄性不育,在败育过程中测定了旗叶与幼穗中脯氨酸、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BAU-9403处理后叶片与幼穗中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Genesis处理却随着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2)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
苏俊英:化学杂交剂对小麦内源激素和物质代谢系统的影响
白含量高于对照,幼穗中却呈低于对照的趋势,说明败育的发生
可能与营养物质代谢受阻有关。本文对激素系统与物质代谢系统
的变化与败育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
|
|
|
1 |
严红,李文雄,郭亚芬,刘大森;硼对小麦体内碳水化合物同化与运输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年03期 |
2 |
齐亚飞;瞿小青;闫晓华;张美祥;范三红;;小麦CEN/TFL1-like cDNA克隆及其编码序列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5期 |
3 |
周春菊;张嵩午;王林权;;冷型小麦磷素吸收积累特性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年06期 |
4 |
张如标;赵正;杨丹丹;李春燕;朱新开;;大气环境逆境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与栽培调控[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
5 |
王长发,张嵩午,刘正辉,史新立;冷型小麦表观性状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1年01期 |
6 |
乔安福,王熙琛,林怀玉,赵利华,乔淑芹;地膜覆盖对小麦干物质变化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7 |
付永彩,吴茂森,成卓敏;小麦不同品种外植体的农杆菌转化方法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2年01期 |
8 |
朱云集,沈学善,李国强,郭天财;硫吸收同化分配及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06期 |
9 |
陈保锋;;不同培养基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08年03期 |
10 |
陈蕊红;张改生;刘卫;叶景秀;牛娜;;小麦花药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J];核农学报;2008年04期 |
11 |
何其义;邵庆勤;何克勤;;不同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5期 |
12 |
熊又升;袁家富;郝福新;赵书军;彭成林;徐祥玉;;小麦营养高效基因型筛选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
13 |
叶兴国;陈明;杜丽璞;徐惠君;;小麦转基因方法及其评述[J];遗传;2011年05期 |
14 |
白红波;吕平安;吕元丰;朱昌涛;任永平;吕庆丰;叶优良;;小麦花后叶面喷肥对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2年03期 |
15 |
刘洋;石慧清;龚月桦;;硫氮配施对持绿型小麦氮素运转及叶片衰老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2年06期 |
16 |
宋运贤;周素英;杜雪玲;王建;余如刚;李桂萍;王倩;陈耀锋;;低温预处理对小麦花药内源激素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2年07期 |
17 |
介元芬;;影响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主要因素[J];河南农业;2013年07期 |
18 |
王景林;孙敬三;路铁刚;方仁;崔海瑞;程书增;杨才;;小麦×玉米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1年09期 |
19 |
周振兴,郭文善,严六零,封超年,彭永欣;生长素和脱落酸对小麦花后生长的调节效应[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20 |
郭金耀,杨晓玲,杜维俊;活力王对小麦花后源库流的调节控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