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烤烟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养分及烟叶品质的关系分析
【摘要】:
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是致癌性极强的N-亚硝胺类化合物,形成TSNA的前体物有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生物碱,凡影响前体物质含量的因素都会影响烟草TSNA的形成和积累。土壤是烟叶生长的基础,因此,通过调控土壤营养状况来限制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积累,进而降低烟草TSNA的含量,对生产优质低害的烟叶原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于2002年在湖南省29个县(市)进行,通过2320个土样和256个烟样的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烤后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养分和烟叶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1)描述统计分析表明:湖南土壤肥力总体水平较高,全部土样的有机质含量变幅为17.25~77.00g/kg,平均为38.52±12.46g/kg;全氮含量变幅为1.02~4.26g/kg,平均为2.31±0.71g/kg;碱解氮含量变幅为91.10~380.50mg/kg,平均为194.66±60.77mg/kg;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幅为7.20~33.95mg/kg,平均为17.61±8.37mg/kg。从变异系数看,湖南省各烟区土壤养分含量极不平衡;烟叶硝态氮含量因等级不同而存在广泛的变异,呈现出C_3F>B_2F>X_2F的趋势,同一等级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异系数又明显大于硝酸盐含量。
(2)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等级烟叶(亚)硝酸盐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与土壤全磷、全钾、pH值、有效磷、有效钾及其它中、微量元素的相关则未达到5%显著水平。烟叶总氮、烟碱的含量与不同等级烟叶(亚)硝酸盐含量的正相关系数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烟叶还原糖、总糖、石油醚提物与不同等级烟叶(亚)硝酸盐含量呈1%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等级烟叶的硝酸盐、亚硝酸含量与烟叶有效磷、有效钾及其它中、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虽有正有负,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逐步回归分析进
湖南烤烟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养分及烟叶品质的关系分析
一步表明,影响烟叶(亚)硝酸盐含量的土壤养分指标主要有土壤全氮、
有机质、按态氮、碱解氮等。
(3)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氮养分与烟叶硝酸盐含量关系密
切,反映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含氮养分含量的增加和土壤全磷含
量的减少,烟叶硝酸盐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含氮养分与烟叶硝酸
盐含量关系的密切程度高于其与亚硝酸盐含量的相关,也说明了烟叶亚
硝酸盐是在调制过程中产生的事实。
烟叶化学成分间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等级烟叶硝酸盐和亚硝
酸盐含量分别与烟叶其它含氮组分(烟碱、总氮)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
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占两组
变量间总相关信息的75.41%一86.92%,且这一相关关系主要由硝酸盐与
烟碱、总氮间的相关所引起。不同等级烟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
与石油醚提物、总糖、还原糖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也均达到1%极显著
水平,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占两组变量间总相关信息
的77.16%一92.04%,且这一相关关系主要由硝酸盐与还原糖、总糖间的
相关所引起。不同等级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与烟叶营养元素
间的典型相关系数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4)聚类分析表明,根据不同等级烟叶硝态氮含量的大小,均可
把每一等级烟叶样品分为3类,第1类的特点是:烟叶硝态氮(硝酸盐、
亚硝酸盐)含量及其相应的植烟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钱
态氮)含量均高,第2类为烟叶硝态氮含量及其相应的植烟土壤养分含
量均为中等水平,第3类为烟叶硝态氮含量及其相应的植烟土壤养分含
量均较低。不同类别相比较,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土壤全氮、碱解
氮、按态氮含量以及相应的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也高,说明土壤
有机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土壤氮素的供应状况,进而影响了烟叶硝态
湖南烤烟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养分及烟叶品质的关系分析
氮含量的积累。
(5)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不同等级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
量高低的判别函数,可作为不同等级烟叶硝态氮含量在不同土壤肥力条
件下归类的判别准则。在实际应用中,若己知某给定等级的烟叶样品,
只需将其所处生长环境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按态氮含量代入
相应的判别函数,分别计算综合指标值,即可将该样品归类。
|
|
|
|
1 |
王允白,王宝华,计玉,赵兵,刘光亮,章启发,孙玉合,谭青涛,王加民,牛纪军,王梅勋;山东沂水植烟土壤类型与烟叶品质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0年02期 |
2 |
柴家荣;;砍收时间对白肋烟香味物及品质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年01期 |
3 |
柴家荣;黄成江;;白肋烟不同品种香气前体物降解产物及品质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4 |
武雪萍;钟秀明;秦艳青;刘爽;;芝麻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年10期 |
5 |
张西仲;徐晓燕;黄义德;;烤烟醇化过程中主要化合物的变化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
6 |
陈义强;沈笑天;刘国顺;赵明山;胡焕兴;赵国交;;聚类分析与模糊数学在烟叶品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7 |
龙明锦;厉福强;蒋玉梅;高维常;;不同施氮量对大田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7年09期 |
8 |
赵铭钦;李晓强;;烟叶微生物发酵机理及生物制剂应用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9 |
李家俊;田维强;王丰;;留杈、打顶方式和施氮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
10 |
刘洪祥;;烤烟几个性状间相关性的初步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1980年02期 |
11 |
李卫东;王韧;;烟叶品质与气象要素关系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0年12期 |
12 |
李光西,宗会,温华东,张燕,屈生彬,乔连镇;硼肥对香料烟产量品质的效用研究初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3 |
李春艳;聂荣邦;;烟叶烘烤过程中部分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5年S1期 |
14 |
柴家荣;黄成江;;有机肥对白肋烟香味物质及品质的影响[J];作物研究;2006年02期 |
15 |
梁洪波;刘昌宝;许家来;尹东升;王允白;周建;刘广玉;苏建东;王波;翟所亮;杨彬;任明波;元建;;山东不同土壤类型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6年02期 |
16 |
李自相;杨虹琦;李海平;;云南保山烟区植烟土壤性质与养分状况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4期 |
17 |
樊立辉;郑华;袁玲;;施用发酵油枯对烟草品质与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
18 |
黄立栋;;青烟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J];耕作与栽培;1985年05期 |
19 |
王骏,彭黔荣,石炎福,余伟业;烟叶品质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J];烟草科技;2004年07期 |
20 |
李素华;;打造曲靖烟叶质量品牌的思考[J];云南农业;2006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