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甜高粱生长发育及茎秆糖分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2003-2004年连续两年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以10个有代表性的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安排了品种、播期、密度及N、P、K数量试验,对甜高粱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糖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杂交品种生育期适中,植株高大粗壮,锤度及产量高;常规品种生育期短或者过长,植株矮小秆细,锤度及产量较低。无论是杂交品种还是常规品种,生育期与拔节期有着显著差异,并且有直接的正相关(R=0.949)。随着种植期的延迟,甜高粱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逐渐缩短,在4月20号至6月18日期间播种,甜高粱均能成熟,但是随着播期的延迟,产量和锤度降低。密度和N、P、K数量的多少对生育进程影响不明显。
2.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株高以甜杂2号为最高,苏马克最低;甜杂2号节数最多,吉甜2号最少;绿叶数绿能2号、辽饲杂2号在收获时较其它品种多。抗性调查显示,辽饲杂2号、辽饲杂4号、龙饲杂1号、吉甜2号、苏马克、绿能2号无论是在倒伏程度还是抗虫性以及病害方面较其它品种表现都比较好,但是随着种植时间的延迟,抗倒伏能力下降。
3.锤度与苗期、拔节时间、生育期、株高、节数成正相关,与灌浆期时间、茎粗成负相关。茎秆鲜重产量和茎叶鲜重产量与拔节时间、生育期、株高、茎粗、节数成正相关,与苗期、灌浆期时间成负相关。锤度和茎秆鲜重产量之间相关性很小,所以选择合适的品种,可使锤度和茎秆鲜重产量的乘积即锤度生产力达到最大。随着播期的延迟,产量降低,锤度变化不大。综合各因素来看,在河南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下,选择在4月20至6月初的时间进行播种,种植辽饲杂2号、龙饲杂1号和绿能2号三个品种,均可以达到茎秆鲜重3000-4000公斤/亩和锤度16%的目标。不同品种锤度变化趋势一致,但是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有的品种在籽粒腊熟末期即收获时达到高峰,有的品种在籽粒收获后10天左右达到高峰。
4.各个品种的光合速率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但是Pn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高锤度的品种Pn最大值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FV/Fo、FV/FM在开花期达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但FV/FM值变化不大。无论是FV/Fo还是FV/FM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是各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甜杂2号和原甜1号在旺盛的营养生长阶段所吸收的光能中用于光电子传递的能量较少,而其它的品种在生殖生长阶段叶片所吸收的光能用于光电子传递的能量较少。冠层温度反映作物冠层的能量平衡状况,反映了作物利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冠层温度研究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温度的高低存在一定的差异。绿能2号、辽饲杂2号、龙饲杂1号三个品种在灌浆后期冠层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表现为暖尾型;另外几个品种则在灌浆后期冠层温度明显下降,表现为冷尾型。研究发现,暖尾型品种的锤度高于冷尾型品种。
5.为获得高锤度、高茎秆鲜重产量,密度、N、P、K施用数量的最佳选择范围为:密度(75735…77662株/公顷)、N(122.4…140.4千克/公顷)、P_2O_5(85.32…94.59千克/公顷)、
|
|
|
|
1 |
马鸿图;甜高粱优良品种介绍(上)[J];新农业;1998年11期 |
2 |
李兵;高产饲草甜高粱栽培试验初报[J];新疆农业科学;2001年S1期 |
3 |
李德永;几种甜高粱优良品种简介[J];农村天地;2002年03期 |
4 |
姜德明,杨兵,孙步龙,刘家将;甜高粱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1997年03期 |
5 |
刘明慧,郭亚茹,曹俊峰;饲用甜高粱规范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1年08期 |
6 |
张继荣;宋连昭;庞永勤;吴国成;马喜斌;;饲用甜高粱的田间管理技术[J];今日畜牧兽医;2007年06期 |
7 |
张治明;;糖粮双收作物—甜高粱[J];生命世界;1979年04期 |
8 |
朱翠云;介绍两个饲用甜高粱杂交新品种[J];新农业;1996年09期 |
9 |
高博平;;甜高粱——优质饲料能源作物[J];现代种业;2004年06期 |
10 |
王建新,李兵,朱仲权,秦开文,王永新,马新安,张功平;高产饲草甜高粱栽培试验初报[J];新疆农垦科技;1998年06期 |
11 |
马鸿图;甜高粱优良品种介绍(下)[J];新农业;1998年12期 |
12 |
袁宝财,单巧玲;甜高粱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2年06期 |
13 |
;甜高粱品种介绍[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2年04期 |
14 |
朱翠云;甜高粱——大有发展前途的作物[J];杂粮作物;1999年02期 |
15 |
杨皓;甜高粱栽培技术[J];农村养殖技术;2002年14期 |
16 |
王国良;甜高粱——一种新型的产业在这里诞生[J];农产品加工;2003年11期 |
17 |
鲁振民;青贮甜高粱饲喂肉牛效果试验[J];草原与草坪;2004年03期 |
18 |
高宇昆;夏春玲;;甜高粱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7年06期 |
19 |
王新国;;甜高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07年09期 |
20 |
曹文伯;国外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甜高粱生产[J];世界农业;1983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