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系统及其光谱耦合特性研究

张军合  
【摘要】:本文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体系及其光谱耦合特性研究”(批准号:50476087)的支持下开展的系列研究。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寻找可持续供应的清洁的后续能源已经是全球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氢气以其能量密度高、洁净燃烧和可再生而被公认为是矿物燃料的最理想替代能源。目前生产氢气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制氢法和生物制氢法两大类。尽管化学制氢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成为工业制氢的一种主要手段,但是化学制氢通常反应条件要求苛刻,消耗常规能源,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制氢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途径而生产氢气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且制氢原料可采用工农业生产的各种有机废弃物(有机废水、畜禽粪便和城市污水等),在生产氢气的同时又治理了环境。 作为生物制氢的一种,光合生物制氢是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合细菌可分解有机质产生氢气,对有机质分解彻底,产氢量高,且产氢过程中也不产生对产氢酶有抑制作用的氧气,是一种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制氢方法。但光转化效率普遍较低和成本太高制约了光合生物制氢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采用太阳光完全替代能耗较大的人工光源,实现了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系统在基本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运行,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光合生物制氢的能源消耗,显著降低了生物制氢成本。本文研究了本实验室筛选出来的高效产氢菌种的光谱耦合特性,进而采用滤光技术,提高了能够被产氢细菌高效吸收的有效光密度,极大地提高了光转化效率,同时也对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光合制氢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功研制出一套带有自动跟踪太阳且可调滤光的太阳光高效聚焦传输系统,并完成了该系统的光传输性能优化研究。采用菲涅耳透镜聚光方式,使太阳光高效聚集,在焦点前放置可更换的带通滤光片,在焦点处放置端光纤,使进入到光导纤维的能够被光合细菌高效吸收的光的密度大大增加。同时,该系统采用光导纤维将太阳光输送到罐状反应器的内部,改善了深层区域的光照度。为了提高对太阳的利用率,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采用光电控制技术,使信号探测器固定在集能平面上与其一起转动,当接收到太阳光线发生偏转信号后,传给电子自动控制电路,通过模数转换对信号进行分析,给出指令,使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构转动集能平面,精确对准太阳,从而实现了对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全方位二维自动跟踪,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2.研制了具有较高效率的光合生物制氢实验系统,其中在设计具有较高表面积和体积比的新型环流罐式光反应器时,以反应液的循环流动进行搅拌,取代了传统反应器内部的浆叶搅拌,增加了反应器的有效容积。并采用外置的热交换系统,在循环的同时完成了反应温度的控制,取代了传统的夹层结构,降低了成本。并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制氢系统中光的传输过程,对菲涅耳透镜的聚光过程和光导纤维的传光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光在反应器中的衰减特性,进行了入射光强、反应液浓度和深度对光衰减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入射光的强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南琪,李永峰,郑国香,林海龙,张蕊;生物制氢:Ⅰ.理论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2 ;我国首次完成生物制氢中试研究[J];发明与革新;2000年04期
3 魏琪,孙启玲,张兴宇;关于生物制氢[J];微生物学杂志;2002年06期
4 李永峰,任南琪,丁杰,林海龙,郑国香,崔有贵;生物制氢:Ⅱ.工程应用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5 任保增,唐大惠,李扬,胡庆丽,樊耀亭;厌氧发酵生物制氢试验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4期
6 李永峰,郑国香,扎德萨·马迪,张文启,李建政,胡立杰;发酵法生物制氢工程(英文)[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张全国;尤希凤;张军合;;生物制氢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年01期
8 卢文玉;刘铭辉;陈宇;闻建平;;厌氧发酵法生物制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07期
9 刘颖;王爱杰;邓娴;刘冰峰;丁杰;;联合生物制氢方法及发展趋势[J];生物加工过程;2007年03期
10 张召;宋欣;;厌氧发酵法生物制氢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07年10期
11 郭颖;;生物制氢展望[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7年01期
12 刘敏;陈滢;任南琪;;氮磷复合肥投加量对厌氧生物制氢发酵类型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年05期
13 张冰;任南琪;周雪飞;;生物制氢反应器流场的数值模拟[J];太阳能学报;2008年12期
14 李永峰;王婧婧;杨传平;唐佳燕;;苹果加工及其废弃物的生物制氢利用[J];现代化工;2008年S2期
15 郭婉茜;任南琪;王相晶;张露思;曲媛媛;;接种污泥预处理对生物制氢反应器启动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8年05期
16 豪彦;;生物制氢新技术[J];汽车与配件;2008年26期
17 王娜;杨涛;韩静;王红;肇莹;肖伟;;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18 赵勇;孙成权;沙勇忠;;国际生物制氢相关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年01期
19 高卫红;;生物制氢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8期
20 陈鸣岐;马涛;;秸秆的不同预处理方法生物制氢的能值比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大明;张洁;徐萍;江洪波;夏芸;于建荣;;生物制氢研发态势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任南琪;;我国发酵法生物制氢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兴祖;任南琪;李永峰;魏利;张妮;;有机废水生物制氢的连续流发酵工艺[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任保增;唐大惠;樊耀亭;;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放大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任南琪;;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中试研究与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马红翠;陈景润;樊耀亭;;水解预处理对秸秆类生物质发酵生物制氢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200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陈红;李永峰;徐菁利;邓婕璇;郜爽;;高效产氢菌种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连续流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8 宫曼丽;任南琪;邢德峰;李建政;;生物制氢反应系统初始容积负荷对乙醇型发酵形成的影响[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田坚;赵新乐;宋博;翁占坤;金丽虹;肖作江;陈光;;群策群力 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未雨绸缪 积极研发新型能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方新湘;罗来龙;许平;陈永立;李福利;海丽;冯进辉;;克拉玛依柴油微生物脱硫技术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军合;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系统及其光谱耦合特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2 岳莉然;以赤糖为基质的生物制氢生态系统与工艺[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晓烨;新型复合式厌氧折流板生物制氢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4 宗文明;暗—光耦联两步法生物制氢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5 陈红;B.R3菌株生物制氢系统发酵条件与化学增强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6 赵亚;CO厌氧发酵制氢工艺基础及反应器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铁滨;生物制氢—水处理生产示范工程自动化系统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刘大猛;含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内的多相传输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3 陈蕾;金属离子对光合生物制氢的影响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4 胡庆丽;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放大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王占青;生物制氢系统的负荷冲击与活性污泥强化恢复作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6 马晶伟;糖类废弃物厌氧发酵生物制氢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曹逸坤;生物制氢系统固定化载体的选择与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章佩丽;再生植物纤维厌氧发酵生物制氢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支泽仑;白腐菌预处理麦秆生物制氢的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邓洁璇;以水果加工废弃物为底物纯培养发酵生物制氢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王喜霖;“生物制氢”工程在哈奠基[N];科技日报;2002年
2 记者 张丽辉 郭伟 通讯员 傅春秘 王东琦;光合生物制氢有望实现产业化[N];河北日报;2007年
3 商艳凯 记者 赵宇清;哈工大生物制氢突破温度限制[N];黑龙江日报;2011年
4 赵岩;哈工大“生物制氢”工程进入产业化[N];中国信息报;2002年
5 邢新会;林章凛;曹竹安;应用前景广阔 瓶颈亟待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2年
6 闫佳;智者乐水 护卫生命之源[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