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栽培平菇种质资源评价
【摘要】:
本研究以河南省栽培的61个平菇菌株为材料,采用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电泳、内转录间隔区(ITS)和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析,结合栽培试验,对它们进行了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如下:
1.根据拮抗试验,供试菌株可以划分为13个营养亲和群,其余48个为这13个菌株的同物异名,其中最多的同物异名18个。
2.筛选出8个引物对13个供试菌株进行ISSR扩增,共获得1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95.4%,平均每个位点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2.0000,平均每个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7844,Nei’s基因多样性(H)平均为0.4368,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6279。应用NTSYSpc 2.10e软件包计算菌株间的Nei遗传距离(D)为0.00~0.60,应用UPGMA方法进行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构建树状图。
3.酯酶同工酶电泳表型分析表明,挑选出的13个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有差别,具有丰富的多态性;相互间不产生拮抗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一样,条带无差异。
4.将挑选出的13个菌株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扩增,得到大约700bp的片段,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这13个菌株中1株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1株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4株为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7株为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
5.依据栽培试验可以将供试菌株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和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
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栽培的平菇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和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可以为生产提供种性清晰的菌株;运用酯酶同工酶、ISSR和ITS进行综合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间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河南省栽培的平菇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
|
|
1 |
;[J];;31年矊 期 |
2 |
;[J];;31年矊 期 |
3 |
;[J];;31年矊 期 |
4 |
;[J];;31年矊 期 |
5 |
;[J];;31年矊 期 |
6 |
;[J];;31年矊 期 |
7 |
;[J];;31年矊 期 |
8 |
;[J];;31年矊 期 |
9 |
;[J];;31年矊 期 |
10 |
;[J];;31年矊 期 |
11 |
;[J];;31年矊 期 |
12 |
;[J];;31年矊 期 |
13 |
;[J];;31年矊 期 |
14 |
;[J];;31年矊 期 |
15 |
;[J];;31年矊 期 |
16 |
;[J];;31年矊 期 |
17 |
;[J];;31年矊 期 |
18 |
;[J];;31年矊 期 |
19 |
;[J];;31年矊 期 |
20 |
;[J];;31年矊 期 |
|
|
|
|
|
1 |
;[N];;?年 |
2 |
;[N];;?年 |
3 |
;[N];;?年 |
4 |
;[N];;?年 |
5 |
;[N];;?年 |
6 |
;[N];;?年 |
7 |
;[N];;?年 |
8 |
;[N];;?年 |
9 |
;[N];;?年 |
10 |
;平菇栽培“七忌”[N];吉林农村报;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