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根腐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摘要】:
小麦根腐线虫在国外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国内关于其他作物的根腐线虫病害也陆续有所报道,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试验田已经发现根腐线虫的为害,研究此病害对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鉴定了小麦根腐线虫病病原线虫的种;在田间自然病圃鉴定了30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对根腐线虫的抗性;并研究了该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不同时期侵入根内的线虫数量与产量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通过对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区试验田小麦根腐线虫的形态学测量值和形态学描述,比对检索表,又同已有文献上六裂短体线虫的形态测量值对比,确定小麦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线虫为六裂短体线虫(Prarylenchus hexincisus)。
采用田间病圃法对河南省麦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及新近选育的30个小麦品种(系)抗根腐线虫病性能进行了田间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根腐线虫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总的来说小麦品种对根腐线虫抗性较差。周麦12、周麦19、郑麦9023较抗病,整个生育期侵入根内的线虫量没有超过100条/g根组织鲜重;豫麦25、豫麦47属于高感品种,豫麦25和豫麦47在灌浆期线虫数量接近2000条/g根组织鲜重;新麦208、阜麦936、豫麦49.198、郑麦004、豫麦70五个品种随着小麦生长侵入根系的线虫数量逐渐减少,说明这5个品种线虫很容易侵染,但难以繁殖;温麦19和豫麦70-36在整个小麦生育期线虫数量都很高,属于感病品种。
大田产量损失试验证明,在铁灭克防治的情况下,国外冬性小麦品种BW6产量损失为13.58%,BW9产量损失为15.46%,分析了不同时期侵入根组织内的线虫数量和小麦产量的相关性,发现侵入根部的线虫数量与小麦产量成负相关,且灌浆期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02,极显著相关,抽穗杨花期的的相关系数次之,为-0.877,也是极显著相关,返青拔节期的相关系数为-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