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土壤拮抗链霉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种群多样性初步研究
【摘要】:从采自河南省嵩山和许昌地区的36份土样中共分离得到564株链霉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36株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其中30株抑菌效果较好且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开发潜力。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30株链霉菌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高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黄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玉米青枯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9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根据菌株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和个体形态特征将30株链霉菌初步归为白孢类群、烬灰类群、灰红紫类群、淡紫灰类群、青色类群、蓝色类群、黄色类群、粉红孢类群、金色类群以及灰褐类群等10个类群和一个未知类群,其中金色类群是该地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
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30株菌株分别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 tauricus、Streptomyces vinaceus、Streptomyces flaveus、Streptomyces subrutilus、Streptomyces flavidofuscus、Streptomyces setonii、Streptomyces aureus、Streptomyces indigoferus、Streptomyces exfoliatus、Streptomyces europaeiscabiei、Streptomyces scabiei、Streptomyces ogaensis、Streptomyces lividans、Streptomyces lavendulae、Streptomyces capillispiralis、Streptomyces graminearus和Streptomyces olivochromogenes等23种链霉菌。
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菌株SXY46与Nocardiopsis lucentensis(NR_026342)处于一个独立的大分支、与S. flavidofuscus(AY999914)处于一个独立的亚分支,二者同源性为99.7%,但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上有一定的差别,该菌很可能是拟诺卡氏菌属的一个潜在新种。关于该菌株的准确分类地位还有待于通过与标准菌株进行DNA-DNA杂交等方法进一步研究。
初步研究了河南部分地区土壤拮抗链霉菌的类群和菌株16S rDNA序列多样性。结果表明,河南地区土壤拮抗链霉菌资源较为丰富,拮抗链霉菌具有较为明显的多样性,有筛选新型链霉菌资源的潜力。
|
|
|
|
1 |
叶火春;赖先文;王艳丽;刘承兰;;1株抑制镰刀菌生长及产生伏马菌素链霉菌的分离和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
2 |
罗素群;;链霉菌在陕西省主要土类中分布规律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81年06期 |
3 |
周启,林开春,梁蓉芳;吸水类群链霉菌的研究 Ⅱ.一个新种的鉴别[J];华中农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
4 |
涂国全,涂英柱;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固体种子培养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5 |
涂国全
,涂英柱;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固体种子培养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4期 |
6 |
代芳平;李师翁;;链霉菌次级代谢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4年03期 |
7 |
刘重光,薛禹谷;嗜热链霉菌质粒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8年03期 |
8 |
欧阳谅
,万淑婉
,涂国全
,陈新添
,郑友康
,高勇生
,谢晓琴;一株产生杀虫抗生素的链霉菌新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4期 |
9 |
薛茂傑;栾冰;朱惠玲;李华;张国伟;邢桂香;阎逊初;;利用纤维素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灰黄链霉菌新亚种——灰黄链霉菌苏州亚种[J];微生物学报;1986年03期 |
10 |
龚报森,李素俭,陈会明;链霉菌属各类群红外光谱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5年02期 |
11 |
张国伟;邢桂香;阎逊初;黄信孚;孙虹娟;陈曼云;;鲁特介斯链霉菌黄褐变种的鉴定[J];微生物学报;1983年03期 |
12 |
;抗生素[J];生物技术通报;1990年12期 |
13 |
;抗生素[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2期 |
14 |
李德舜,苏忠锐,孙琦,郭新平,马井玉;高温链霉菌24#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
15 |
李德舜;宗雪梅;张长铠;袁志刚;;一株高产抗菌活性物质链霉菌的初步分类鉴定[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2期 |
16 |
;抗生素[J];生物技术通报;1985年02期 |
17 |
王彭;贝纳新;高萍;胡强;;一株链霉菌的杀虫活性及分类鉴定初步研究[J];现代农药;2008年03期 |
18 |
朱春玉;徐剑;万冬梅;李辉;霍雅鹏;;不同巢材鸟巢中优势菌群的分离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11年05期 |
19 |
王朝健,李元;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链霉菌中的表达研究[J];遗传学报;2002年01期 |
20 |
廖昌珑,李文鹏,刘士清,王启方;三七根际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YNUCC0233木聚糖酶性质研究[J];土壤通报;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