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极为关键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民族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民族国家的维系和发展,而民族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得到保障。尊重和保护多元少数民族的多元权利,使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上升到国家认同,是国家完成整合的根本前提。民族的价值追求或归宿是国家,国家以民族为基础。民族作为具有特殊性的群体,必然存在特殊的利益要求,这些要求单靠国家对公民个体权利的平等保障是不能完全得到满足的。民族认同强化着对特殊民族成员身份的认知,巩固着他们对于民族利益特殊性的认识。当民族利益的实现因国家利益而受到损害时,民族的国家认同就会减弱甚至丧失。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了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艰难探索历程,从联邦制到单一制,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最后确立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国家整合是在不断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权利的过程中得到实现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弥补了国家对公民个体权利平等保障的不足,保障了少数民族自治和参与国家管理的双重政治权利:少数民族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同时,又享有民族区域自治赋予的自治权利。国家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不仅要从人权角度和法律层面考虑,还要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出发,为实现少数民族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我国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民族平等。民族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民族繁荣能促进民族发展,促进国家整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国家给予民族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国家扶持和民族地区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体制对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把各民族带入了一个开放的、快速的、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之中,带来了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巨大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由于历史原因、地理原因和发展基础等因素,造成民族地区发展缓慢,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差别,给少数民族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冲击。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社会的各种利益要求日趋复杂多变,各个民族之间明显的利益诉求和极大的发展差距,给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区之间交往日趋频繁,给少数民族文化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中国的民族格局是“多元一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而对民族和血脉的体认是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对民族成员具有共同的吸引力,是维护民族成员之间民族认同的润滑剂。在追求权力解放中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形态被统一的社会形态代替,在经济发展中少数民族原有的生产方式被现代的生产方式代替。多元民族固有的多元基础已发生变化,被统一所代替或趋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多样性,只有从文化方面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保住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才能实现“一体”中的“多元”,才能避免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不至于使民族失去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少数权利多元和国家整合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