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涉农“中央一号文件”研究
【摘要】: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这一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三农”问题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1982年到2017年,党中央已出台涉及“三农”问题“中央一号文件”19个,这些文件是指导全国“三农”工作纲领。考察、梳理和分析“中央一号文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党中央“三农”政策的精髓。“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具有特定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放宽了农业政策,由此开启了在全国范围内“包产到户”的实践探索,为了稳定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一改革成果,并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从1982年开始至1986年,党中央就农村工作连续出台了五个“中央一号文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改革的重心转向城市。进入21世纪,“三农”工作的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等问题,从2004年开始,“三农”工作重新回归“中央一号文件”。由此开启了“统筹城乡”、“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进程。到2012年,党中央就“三农”工作连续出台了九个“中央一号文件”。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时期,“三农”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挑战,由此,党中央又连续出台了五个“中央一号文件”来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进展。“中央一号文件”涉农政策的内在联系。19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在联系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一号文件”战略目标具有一致性,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是不变的战略目标;二是“中央一号文件”在政策措施上具有连续性,政策内容一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和“改革”四个方面,尤其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财税支农力度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作用方面不断予以强调和完善,由此形成了中国“三农”政策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三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精神贯穿“中央一号文件”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中央一号文件”涉农政策的演进和创新。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是“中央一号文件”又一重要特征,“中央一号文件”的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认识突破与理念创新为政策突破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到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明确,再到可持续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理念提出无不反映了理念的创新。其次,“中央一号文件”的创新是主题的创新。每个时期都有不同主题,上世纪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题,从2004年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则以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农业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为主题,2013年后,转变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其三是政策内容的创新。在农地制度改革、支农惠农、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更是适时调整,以适应“三农”工作新要求。“中央一号文件”是指导“三农”工作的根本纲领,其作用巨大、影响十分深远。通过研究“中央一号文件”制定过程,演化和创新,可以得到重要历史经验和启示:发展农业生产力是根本任务,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是制度创新的源泉,保障农民权益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根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和与时俱进改革精神是政策创新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