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组织气氛及其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要】:组织气氛研究最早源于勒温(1935)的场论(Field theory),自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开始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组织气氛就是一个组织特有的整体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经过组织成员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主观知觉,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以至工作绩效的水平。目前,国内欠缺关于组织气氛方面的研究专著,系统理论研究也相当匮乏,这大大限制了我国组织气氛尤其是学校组织气氛研究的科学化与系统化。鉴于此,本文立足高等院校,采用访谈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初步探讨了高校组织气氛的维度构成,以及高校组织气氛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情况;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了气氛对工作绩效的预测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自编高校组织气氛问卷由三个因子构成,分别是:领导形态、教师行为、管理体制,信效度检验表明,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高校组织气氛作为一种知觉变量,在某些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说明,组织气氛不仅是对情景特征的描述,也反应了个体在知觉和态度上的差异。
3.高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绩效具有显著预测效果。其中,领导形态、教师行为对人际促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领导形态、管理体制对工作奉献具有显著预测作用;领导形态、教师行为对任务绩效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4.统计分析表明,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是通过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几点建议: ①建立高关怀的领导模式,倡导对教职工的人性化管理,诱发员工发挥最大潜能。②建立良性互动的沟通机制,增强教师对组织的认同忠诚,提高工作绩效水平。③以有效的规章制度,构建弹性合理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