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中的建筑与环境研究
【摘要】:
宋代建筑实物遗存相对较少,建筑之环境也迭经破坏、改造,这限制了我们对宋代建筑的认识和研究。而大量宋画中都描绘有建筑及其环境的形象,且大多具有相当的写实性,是我们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贵图像资料。
宋画中反映的宋代建筑及其环境的资料非常丰富、全面。所描绘的建筑基址环境大多显示出清晰的风水格局;而在各种基址环境中,建筑的布局、立基又通过各种营构模式,顺应自然,因形就势,值景而造,庭园环境和室内环境的经营体系已经成熟,经营要素相当完备,运用以大观小的手法,营造出万物皆备的壶中天地;加之建筑本体虚敞、开放的形态特征,善于借纳自然风景,使整个建筑及其环境达到了物我一体的深邃意境。这种强烈的环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宋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达。宋画不仅对《营造法式》中总结的应用在官营建筑中的各种成熟技术多有印证,而且在很多方面比后者的记载更为丰富多样。
本文仅以环境的视角,按照人居环境营造的逻辑顺序,对宋画中物质层面的建筑形态和各层次的建筑环境意象进行系统地整理、研究。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第二章研究宋画中的建筑与基址环境;第三章着重结合《营造法式》及实物对宋画中的建筑本体形态作重点研究,并分析建筑形态的环境成因;第四章研究宋画中建筑的庭园环境和室内环境;第五章,总结了宋画中建筑环境的意境及其环境经营的意匠。第六章结语,总结本文研究的结论,论述研究结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并展望了后续的研究。
|
|
|
|
1 |
吴良镛
,赵炳时
,曾昭奋
,萧默
,马国馨
,张复合
,赖德霖
,吴耀东
,陈伯冲
,林耕;纪念汪坦先生[J];世界建筑;2002年02期 |
2 |
;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记世界青年发明家陈远宪先生[J];建筑安全;1996年01期 |
3 |
卓思廉;;京城建筑史话[J];前线;1986年01期 |
4 |
王中会;;从宋代山水画的制作浅谈对山水画创作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
5 |
徐永战;;建筑史双语教学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0年07期 |
6 |
李婷花;;焕烂完备 造化留功——论宋画昌隆的社会原因[J];才智;2010年09期 |
7 |
吴侪;;民国滕王阁“廿八次重建”戏说考讹(上)——江右史话批判之一[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8 |
陈庆军;;对阅读体验的关照——重读赵广超的《不只中国木建筑》[J];装饰;2011年05期 |
9 |
方晓风;;完美的穹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创新路径[J];装饰;2011年09期 |
10 |
楼庆西;难以忘怀的教诲[J];建筑创作;2004年05期 |
11 |
安谅;;卢瓦尔河畔纯粹的古堡群[J];上海采风;2009年08期 |
12 |
;刘敦桢教授生平著作目录[J];古建园林技术;1997年03期 |
13 |
袁熙旸;;前瞻中的历史,回望中的未来——雷纳·班纳姆的《第一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J];装饰;2010年02期 |
14 |
杜仙洲;;永乐宫的建筑[J];文物;1963年08期 |
15 |
何新;;“凝固的音乐”——读《中国古代建筑史》断想[J];读书;1982年11期 |
16 |
高介华;高山仰止——我所认识的汪坦先生[J];华中建筑;2002年02期 |
17 |
苏文土;甲秀楼[J];上海集邮;2002年07期 |
18 |
柳忠勤;;开平碉楼 近代乡村建筑史的奇迹[J];今日国土;2007年05期 |
19 |
胡正旗;;以汉字研究专门史方法新探——以汉字建筑史为例[J];重庆与世界;2010年11期 |
20 |
;汪坦先生在京逝世[J];建筑学报;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