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
【摘要】:
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当今世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对国家问题的认识出现了新的变化。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的角色与作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国家发展和未来走向如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给予关注和回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19世纪创立并在20世纪继续产生影响的国家理论,无疑应当成为我们追溯和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资源。
论文从考察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背景入手,从马克思的著作及文献中把其有关国家问题的论述剥离出来,追溯其确切的基本思想,按照其逻辑联系加以整理和表述。
论文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研究现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以及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进程。
第三部分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征。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笔者把马克思国家理论基本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国家起源与本质理论。在考察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他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不仅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而且也是平衡社会各个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工具。
(二)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一方面,把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颠倒过来;另一面,他又继承并深化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基本规定,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这一思想不仅是构成马克思国家理论的逻辑起点,而且也是贯穿马克思国家理论的一条主线。
(三)国家职能与异化理论。在揭示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分析了国家的职能。在马克思看来,国家具有政治统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双重基本职能,而在现实社会中,国家职能往往因为统治阶级追求自身利益而被异化。
(四)国家与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总是以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意识的面目出现,总是充当社会成员的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它反映一定阶级社会地位的根本利益,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五)国家消亡理论。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在未来国家的发展趋势上得出一个结论:国家必须被消灭;国家政权回归社会,并将未来社会描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同时,马克思也告诫我们:国家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对马克思国家理论基本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本特征。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它是贯穿马克思国家理论发展始终的思想精髓;其次,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国家理论一个显著特征;最后,国家一方面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它并不是永世长存的,国家将会走向其终结,即国家必然消亡。二者的统一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一个重要而突出的特征。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马克思国家理论只是资本主义文明或者说工业文明早期阶段的产物,它具有超越时代真理性因素,但也不可避免带有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性。然而,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根植于人类整个文明史之中,其厚重与深刻不言自明。
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通过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马克思国家理论在当代既需要得到有效的维护,更需要得到切实的推进。因为它“仍然是我们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总之,当今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真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是我们在正确把握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实质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当代的时代特征和实践,不但赋予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以当代性,使这一理论成为既具有原有的理论特质,又具有适应形势发展,并用以指导新的实践的国家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国家理论在当代全球化视野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