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产业地理集中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经济活动地理集中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现象,有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往往集聚在某些特定地区,主宰着地方经济发展的格局。作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产业地理集中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产业地理集中格局时空变化是研究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层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总结产业地理集中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拓展了学习型产业区理论体系,构建了学习型区位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区域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探析了近十年中原城市群工业地理集中格局的时空变化,重点研究了2004年县域两位数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及空间差异状况;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详细分析了2004年工业地理集中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在理论层面,区位论、区域发展理论、经济地理学理论关于产业区发展的研究均把产业区的技术学习或学习型产业区作为理论构建的核心。在方法层面,空间自相关方法成为衡量产业地理集中、识别产业集群的适当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考虑空间影响,克服了传统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偏差,改善了对产业地理集中影响因素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市级地域单元工业集中度较低,变化不大;考虑市辖区的县域单元工业集聚程度2003年以前波动平稳,之后降幅较大;而不考虑市辖区的县域工业集中度处于上升趋势,增幅较大,证明了中原城市群整合发展后的溢出效应。第二,中原城市群县域工业地理集中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工业地理集中度高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郑州所辖县域,且呈现出扩散效应,而工业地理集中度低的“塌陷区”则主要分布在开封所辖县域及相邻周边地区。第三,中原城市群县域制造业地理集中空间格局与工业集中格局相似,但前者的区位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后者,其中,集中度最高的为烟草制造业,最低的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第四,通过对两位数产业空间分布“热点”的探测,可以得出产业发展有优势、空间关联性强的潜在产业集群。第五,因研究区域范围较小,产业分类粗略,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与经典的OLS估计的结果相差不大,仅对回归的系数大小产生一定影响,但使分析结果更加客观。第六,当前阶段,资本投入是造成中原城市群县域产业集中格局区域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政策制度因素是造成产业分散的重要原因,劳动力素质高的地区能明显促进产业集聚,地方产业发展环境(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参与全球化程度也促进了中原城市群县域产业集中分布,但是与资本投入等因素相比,影响不是十分显著。
最后指出:产业地理集中的内涵不断扩展,建立科学合理的计量指标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学习型区位理论分析框架有待与城市群“借用规模”、城市群经济等理论整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中空间权重模型需要进一步深入。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2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