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体系和环糊精体系中超分子作用研究
【摘要】:超分子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化学学科,是化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是基于冠醚与穴状配体等大环配体的发展以及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而迅速发展起来,以多种分子之间弱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分子聚集体为研究对象的化学,这种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不是传统的共价键力,而是靠非共价键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力、离子键力、阳离子-π和π-π堆集力以及疏水亲脂作用力等。一般情况下,它是几种力的协同、加和,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其总的结合力强度不低于化学键。正是这样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协调作用(协同性、方向性和选择性),决定着分子的识别和组装从而形成了各种这样的具有新的特殊功能的超分子体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发展以及超分子体系的组成、种类等,其次,重点介绍了超分子体系的最重要物质-环糊精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研究了在乙醇体系中的超分子作用和环糊精体系中的超分子作用。整个正文部分共包括五章:
第一章介绍了超分子化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研究了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钼,钼与水杨基荧光酮在pH为3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能形成红色络合物,但在水相中测定钼的吸光度不高,基于此,本文对水溶性有机溶剂乙醇在无机盐作用下形成双水相的条件和萃取钼的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乙醇-硫酸铵组成的双水相体系来提高乙醇的浓度,利用乙醇的增敏作用来提高体系的吸光度,据此,建立了测定钼的新方法,该法应用到食品中钼的萃取分离及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并探讨了乙醇增敏作用的机理。
第三章研究了镉试剂与银显色反应体系中乙醇的超分子作用及其应用,在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吐温80的存在下,镉试剂与银能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此方法可用于测定银,但灵敏度不高。本文在此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提高了测定银的吸光度和灵敏度,据此,建立了测定银的新方法,该法应用与环境水样中银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并探讨了乙醇增敏作用的机理。
第四章研究了镉试剂褪色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及包合作用,在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介质中,镉试剂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存在下与β-环糊精发生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新的测量β-环糊精的方法。镉试剂和β-环糊精形成1:2的包合物。
第五章中性红褪色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及包合作用,在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介质中,中性红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与β-环糊精的发生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新的测量β-环糊精的方法。通过计算得出,中性红与β-环糊精形成1:1的包合物。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O657.32
|
|
|
|
1 |
刘燕华;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状糊精[J];日用化学工业;1990年06期 |
2 |
吴辉煌,吴宝璋;环糊精聚合物的分子包合作用及在酶电极中的应用[J];电化学;1998年02期 |
3 |
何静,王章阳,刘松青;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
4 |
王怀公;龚国权;;多元络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ⅩⅩⅢ.Ag(Ⅰ)-镉试剂 A-吐温80体系[J];分析化学;1983年07期 |
5 |
路丹红;郑用熙;;在β-环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硒[J];分析化学;1991年09期 |
6 |
戚文彬;康继韬;;β-环糊精对显色反应作用的研究 Ⅰ.铬天青S和埃铬菁R体系[J];分析化学;1991年11期 |
7 |
戚文彬,骆红山;β-环糊精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及其对显色反应的影响——Ⅰ.β-环糊精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J];分析化学;1992年09期 |
8 |
刘定武,王耐冬,戚文彬;β-环糊精对钴(Ⅱ)三羟基荧光酮显色体系的作用机理研究[J];分析化学;1992年10期 |
9 |
李益民,戚文彬,陈裕洪,黄志明,蔡友根;β-环糊精对显色反应作用的研究 Ⅱ.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机理探讨[J];分析化学;1994年06期 |
10 |
王春阳,何应律,王茀鹏,赵锦端,赵中一;邻氯苯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β-环糊精荧光熄灭法测定痕量镓[J];分析化学;1994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