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培养的重点对象,不论文化还是体育都应从娃娃抓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担负着培养青少年体育能力的重任,也是贯彻普及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措施。中学排球课余训练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运动员培养体制是形成于50年代的举国体制,课余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也成为举国体制的重要组成因素。通过适当并且正规系统的课余运动训练,能够有效地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能够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目的,对促进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加强排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新乡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为研究对象,对新乡市一中、二中、三中、七中、十中、和二十二中这六所中学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状调查部分包括:新乡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队员的基本情况、新乡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基本情况、新乡市排球课余训练设施设施保障的状况等。希望通过本研究指出目前新乡市排球课余训练队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达到促进新乡市排球课余训练可持续开展的目的。
经过研究提出笔者以下几点建议:
1.组织排球课余训练队教练员到一起讨论分享各自的带队经验,找出代表到各校进行演讲和学习。在交流的同时促成比赛,提高校际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为各个训练队增加了比赛机会。
2.形成特定的奖励机制,对有科研成果的教练员以及有出色成绩的运动员以奖励,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3.学校每年确定培养目标提供基本的招生名额,吸引更多有潜力,有基础的学生参与到课余训练中。
4.教练员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主动学习并掌握全面的科学方法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培养更多高水平竞技选手。
5.有关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对校园课余训练正面宣传,从而提高社会对其关注度,吸引企业主动为丰富中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进行投资赞助,减轻学校和政府的负担。
6.各地市的体育局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开展比赛,充分利用长期进行体育事业的工作者经验,根据各校训练队的特点为其训练计划做评估,为学校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7.各校排球课余训练队充分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和管理模式,完善课余训练的管理制度。
|
|
|
|
1 |
吴瑞军;;课余训练应搞好梯队建设[J];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06期 |
2 |
贺铭;建立课余训练档案的理论与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2期 |
3 |
戴小红,熊伟,吴军;湖南省体育重点中学课余训练情况的调查[J];体育学刊;2003年01期 |
4 |
殷松健;;试谈体育课余训练[J];新课程(中学);2010年02期 |
5 |
曲宗湖;刘绍曾;潘志琛;许闽峰;;全国学校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研讨会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1990年02期 |
6 |
孟娟,李松岩;对提高高校篮球课余训练水平的新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年06期 |
7 |
丁义美;如何处理大学生专业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J];体育学刊;1995年02期 |
8 |
居正芹;;烹饪专业的腕力课余训练[J];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03期 |
9 |
王璟,夏培玲;大学课余训练要点[J];田径;2000年03期 |
10 |
黄春艳;对中专院校女篮课余训练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1 |
宋尽贤;;对当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1990年02期 |
12 |
冷宪夫;;从实际出发开展农村学校课余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1992年01期 |
13 |
李立新;阻碍课余训练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6年01期 |
14 |
胡涛,赵长录;对课余训练几个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1998年01期 |
15 |
耿元元,王跃,朱晓东,朱洵韬;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的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1年03期 |
16 |
顾永明,周以城;对松江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1年04期 |
17 |
胡思诺,孙桂芹
,董海燕;中小学课余训练应处理好七个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05期 |
18 |
孙利;;浅谈课余训练中的人格教育[J];新课程(上);2011年01期 |
19 |
;本期话题之一:如何正确看待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1995年05期 |
20 |
高章宁;普通高校学生华骅的标枪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