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城郊失地农民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逐步由以传统的农业为经济支柱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城镇化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向城市转移,这一过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化为核心的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必然要求,其中农民融入城市的程度是农民市民化实现的先决条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周边的农村逐步纳入城市范畴,农民城市融入问题日趋凸显。我国目前农民城市融入主要以城市农民工、城中村农民和城郊农民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新乡市城郊失地农民为案例研究城郊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问题。城郊村农民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出土地,今后的生活逐步向城市转移,失地农民向城市的融入是立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户籍层面上,农民的户籍逐渐由农业户口向城市户口转移,成为市民;在经济层面上,他们失去土地的保障,职业的转变困难,经济收入和医疗养老保障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心理认同层面,居住环境的转变对其原有的思想观念产生冲击,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失地农民对城市产生抵触情绪,城市归属感不强,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城郊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进程。失地农民离开土地,又无法融入城市,逐渐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如何解决好城郊失地农民城市融入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城郊村、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以人本发展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边缘化理论作为理论支撑,通过对新乡市城郊多个被征地村落进行实地调查和对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的借鉴,讨论了目前新乡市失地农民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影响城市融入程度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