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破坏和水力耦合数值模型研究
【摘要】:水力耦合效应是岩石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例如在废弃物的地质填埋,高陡岩石边坡和地下厂房等工程中,水力耦合在工程安全性评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不连续结构面的存在,岩体水力性质很难确定。原位试验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且价格昂贵,使得数值模型成为刻画岩石水-力性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和改进刚体弹簧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显式考虑岩体细观结构的水力耦合计算模型。本文的主要工作列举如下,
(1)提出了一种用于岩石细观破坏模拟的改进刚块弹簧方法,该方法可以显式考虑预存裂隙网络等岩体细观结构,同时可以模拟新裂隙的产生、扩展和贯通的全过程。在该模型中,岩石基质由随机均布的多边形块体集合表示,相邻块体由共同界面上的弹簧相互连接,岩体的宏观变形由块体的相对位移或裂隙变形来表现。
(2)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双重介质渗流模型。岩石基质的渗透性由沿着块体界面的液体流动来模拟。结合改进刚体弹簧方法,分析了岩石破坏过程中渗透特性变化规律和突变机理。
(3)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不等式方法的计算模型,用于求解贯通裂隙网络的自由面渗流问题。该方法对具有复杂拓扑关系和边界条件(如排水系统)的裂隙网络均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并已推广到三维问题。
(4)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密集裂隙岩体水力耦合效应的模型。该模型忽略了岩石基质的变形和渗透特性,渗流和变形都发生在裂隙中。为合理反映裂隙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引入了同时考虑非线性法向应力变形关系、剪切滑动和剪胀效应的裂隙本构模型。分析了不同应力条件下水力耦合效应的控制性机理。
|
|
|
|
1 |
刘子明;刘卫群;;岩体渗流-应力耦合裂隙网络模型研究进展[J];人民黄河;2011年08期 |
2 |
刘先珊;周创兵;;裂隙岩体非饱和水力应力耦合的不连续介质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
3 |
贺少辉,廖国华,李中林;裂隙岩体初始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4 |
马峰;曾武林;陈刚;蔺文静;王贵玲;;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深部岩体二维裂隙网络模拟[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4期 |
5 |
张电吉,汤平,白世伟;节理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6 |
侯伟;仵彦卿;丁卫华;;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研究进展与展望[J];山西建筑;2006年15期 |
7 |
祝云华;刘新荣;梁宁慧;刘占魁;;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
8 |
刘耀儒;杨强;覃振朝;;基于统计模型的裂隙岩体渗流场的并行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
9 |
王锦国;裂隙岩体溶质运移模型综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6期 |
10 |
邓彬;顾小芳;;裂隙岩体中水运动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现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年04期 |
11 |
程汉鼎;柴军瑞;李亚盟;;裂隙岩体溶质运移研究简述[J];水电能源科学;2007年03期 |
12 |
张彦洪;柴军瑞;;裂隙岩体饱和-非饱和渗流研究进展[J];工程勘察;2009年09期 |
13 |
宋晓晨,徐卫亚;裂隙岩体渗流概念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02期 |
14 |
王鹏,蔡美峰,周汝弟;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确定和修正[J];金属矿山;2003年08期 |
15 |
袁绍国,杨万根,刘占魁;裂隙水渗流潜水面迭代方法的探讨[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16 |
王鹏,乔兰,李长洪,蔡美峰;岩质边坡渗流场中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7 |
刘泉声;吴月秀;刘滨;;应力对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影响的离散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
18 |
陈洪凯;裂隙岩体渗流研究现状(Ⅱ)[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19 |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2期 |
20 |
于青春,陈德基,薛果夫,大西有三;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初步[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