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量对称类与诱导模
【摘要】:本文研究张量对称类和诱导模,全文由三部分构成。前言部分介绍两个主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思想并概述研究结果。第一章讨论了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张量对称类和函数对称类。关于前者我们主要研究了它的秩和正交基这两个问题,而关于后者我们主要讨论了多元函数的分解和相应函数对称类。第二章研究了p-可解群的分次代数的Fong定理。
在第一章,首先我们讨论了整环上有限秩自由模关于群上函数对称的多重线性映射和相应对称算子,给出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基环是特征为0的整环使得它上的每个有限生成的投射模是自由模的假设下,我们在第三节中给出了计算张量对称类秩的公式和张量对称类非平凡性的判别准则。接着在第四节我们讨论了有限个置换群直积的情形,给出了相应张量对称类秩之间的一个关系式。在第五节把前面得到的结果分别应用到常情形和模情形。在第六节我们讨论了两类群,证明了复情形下相应的张量对称类不存在正交基。最后我们考虑了取值在整环上的多元函数,刻画了它们的对称性并且确定了相对置换群而言的全部函数对称类。
在第二章,假定p是一个素数,G是一个有限p-可解群,我们考虑具有特征p的代数闭的剩余域的完备的离散赋值环(?)上的G-分次代数A;证明了A的任何本原幂等元可以共轭于A的H-部分A_H的幂等元,这里H是G的一个Hallp′-子群;反过来,给出了A_H的本原幂等元在A中仍然本原的充分必要条件。
|
|
|
|
1 |
张子龙;关于群环诱导模的几个结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2 |
远继霞;刘文德;;限制李超代数的不可约表示[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3 |
宋士吉,吴冲,王海燕;诱导模糊积分[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4年03期 |
4 |
吴雪峰,赵开军,陈毓荃;植物启动子的诱导模序[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年12期 |
5 |
张跃辉;申世英;叶萍恺;;拟遗传代数的特征模与张量积[J];中国科学(A辑:数学);2007年07期 |
6 |
魏金和;张跃辉;;拟遗传代数的诱导模与广义Betti数[J];中国科学:数学;2010年06期 |
7 |
常学武;;多重Loop李代数的Weyl模[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8 |
戴桂生;;基本典型李超代数上的模范畴和对偶定理[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9 |
杨玉英,贺江春;关于θ[H]-模的诱导模不可分直和项的讨论[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0 |
丁满生;马文峰;郭美锦;储炬;张嗣良;龚邦强;;温度诱导模式对重组大肠杆菌质粒拷贝数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1 |
樊恽,朱萍;关于分次代数的一个Fong型定理[J];中国科学A辑;2004年06期 |
12 |
张子龙;群环模的完全可约性及Jacobson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13 |
柏元淮;秩1量子群的有限维表示的扩张与诱导模的零化性质[J];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1993年06期 |
14 |
柏元淮;;秩1量子群的有限维表示的扩张与诱导模的零化性质[J];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1993年06期 |
15 |
邱春文,罗以琳;金属诱导非晶硅(横向)结晶的扩散诱导模型[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6 |
崔瑶;王书琴;;一类可解李代数的顶点代数的表示及子模结构[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
17 |
;文艺副刊[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6年12期 |
18 |
李彦,吴军,陈维佩,易绍萱,姜庆,陈希炜,张宁;诱导人T细胞对猪抗原免疫耐受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10期 |
19 |
邱森;Cartan型阶化李代数的中心扩张和H~1(L,L)[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20 |
戴桂生;AgL(m,n)的gL(m,n)模结构[J];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199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