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社会群体结构研究
【摘要】: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特定的时代特征。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和政策研究机构对城中村这一现象进行过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运用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的方法分析城中村现象,关注城中村景观的形成,关注城中村对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城中村改造等问题。比较之下,从社会群体结构角度,对城中村现象进行的研究还很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社会群体结构这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来解剖城中村的成员关系,阐释城中村社会群体结构的基本状态和特征,进一步探讨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社会群体结构的变迁及变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城中村社会群体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从我国城市发展和城中村的现状入手,阐述本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说明本文的研究设计,包括核心概念、研究假设、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难点。
第二,回顾社会群体结构研究的理论,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结构功能主义、微观结构主义、宏观结构主义关于社会群体结构的观点,并就国内城中村的相关研究作简单介绍。
第三,分析我国城中村社会群体结构的状态,其中包括城中村社会群体的构成、城中村社会群体的结构和群体结构的变迁。
第四,探索城中村社会群体结构变迁的原因,主要是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社会分化,具体而言有传统城乡二元体制、土地使用制度、城市化等。
第五,对如何在社会转型中调整城中村的社会群体结构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