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摘要】:原油的生物降解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原油对环境污染的方法。在自然条件下,这些方法都不能快速消除原油的污染。因此,为了提高土壤生态系统对原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原油污染对土壤中细菌种群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此项研究工作总共从没被原油污染的土壤里分离出150种细菌,其中57%菌株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利用原油作为碳源和能源。在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的20种细菌中,有85%的细菌也可以利用原油作为碳源和能源。这些微生物包括Alcaligenes,Acinetobacter,Bacillus,Pseudomonas,Serratia,Flavobacterium,and Arthrobacter,其中Bacillussp的降解效果最好。于28℃(±2)温育了16天后,它降解了53%的lagoma轻质原油。从含有原油的土壤中分离的细菌的降解能力比从未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的细菌强。然而,能够利用原油的微化物不仅能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来,也可以从未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来。其中两种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的细菌,不能降解lagoma轻质原油却可以利用柴油和汽油作为碳源和能源。
当研究氮源和磷源对不能降解原油的微生物对柴油降解能力的影响时,在供给4mg/L氮和2mg/L磷时,MD205W菌株表现出了最强的柴油降解能力,降解率高达58%。同时,对于菌株MD202W来说,在供给3mg/L氮和2mg/L磷时降解量最高,达46.1%。使用有机氮源比使用无机氮源效果要好。在28℃(±2)温育了16天
|
|
|
|
1 |
陈燕,李寅,堵国成,陈坚;石油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J];水处理技术;2003年05期 |
2 |
石成春;许升;郭养浩;;土壤中黑曲霉降解氧化乐果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
3 |
李毅然;;复合菌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4 |
顾红,李建东,赵煊赫;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8期 |
5 |
张天月;安淼;周琪;;生物泥浆体系修复氯酚污染的土壤[J];污染防治技术;2004年01期 |
6 |
吴泽鑫;邢文听;高青环;;土壤重金属Cr污染及其治理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11年13期 |
7 |
辛宝平;卢佳新;李是珅;郭晓洁;赵小鹭;李玉平;焦宏春;;泥浆体系中的TNT生物降解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
8 |
刘五星;骆永明;滕应;李振高;吴龙华;;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Ⅲ.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J];土壤学报;2008年05期 |
9 |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J];环境科学文摘;2001年03期 |
10 |
刘长江,门万杰,刘彦军,张浩;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年04期 |
11 |
王丽英,张国印,王志军,孙世友,赵同科,云丽丽;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河北农业科学;2003年S1期 |
12 |
李丽,张利平,张元亮;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菌的研究概况[J];微生物学通报;2001年05期 |
13 |
Randall J.Boese,刘文,张宝良,杨晓方;生物降解法恢复被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01年08期 |
14 |
李颖,贾丽娜,张鹏;高效生物修复菌株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J];化工环保;2004年S1期 |
15 |
王新,周启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过程、效应及修复[J];生态科学;2004年03期 |
16 |
陈育如,杨启银,何平;污染物的降解与环境的生物修复[J];环境保护;2001年10期 |
17 |
叶为民,孙风慧;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J];上海地质;2002年04期 |
18 |
刘晓冰,邢宝山,周克琴,王光华,刘居东;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01期 |
19 |
任华峰,单德臣,李淑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20 |
马瑛,张甲耀,侯祖军,夏盛林,李静;堆肥化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