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党的十五大报告从战略的高度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我国有近十三亿人口,八亿在农村。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质量低下的现状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腾飞、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巨大障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成为中国未来几十年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论文着力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系统地探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试图为实践操作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涉及政府、组织、市场、文化等因素的社会系统工程,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迁移、保健等手段,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来临农业全球化的推进都迫切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才刚刚起步,并且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农民意识上的障碍、劳动力制度性障碍、劳动力市场障碍、教育政策障碍,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有利的时机。
我们应结合我国农村的具体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主要以迁移性开发、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发展多形式,多层次教育等手段,培养造就出大量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化新型农民,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