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策略的实证研究

邹安华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将面临更为动荡的外部市场环境,同时承受着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双重风险。期货市场的产生就是为了迎合企业规避风险的愿望。大力培育套期保值交易,引导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参与套期保值,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有利于抑制期货市场上的违法投机行为,促进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 套期保值理论发轫于凯恩斯的论述,认为套期保值是现货企业回避价格风险的一种习惯行为,套期保值交易的直接动机是转移现货交易中面临的价格风险,其目的在于获得对现货经营中的利润的一种保险。沃金则发展了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认为套期保值是一种套期图利行为。自从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诞生以后,套期保值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优套期保值比例以及套期保值有效性问题成为期货市场研究的热门话题,由于风险度量方法和效用函数选择的不一样,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模型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对于最优套期保值比例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传统的套期保值交易策略认为最优套期保值比例恒为一,但是这种假设是建立在基差不变的基础上的,并不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最小方差的套期保值交易策略认为套期保值实际上是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资产进行组合投资,套期保值者根据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收益的方差,确定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头寸。而HKM策略则考虑了时间因素的影响,认为最优套期保值比例是一个距合约到期日的函数。笔者通过利用我国大豆期货的历史交易数据对以上三种套期保值交易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发现基于传统套期保值策略的套期保值方案有效性最低,基于HKM策略的有效性最高,最小方差策略和HKM策略均比传统策略更加有效的降低套期保值者的风险。 这两年我国期货市场经过治理整顿后恢复了生机,各类商品期货品种陆续上市,但是套期保值交易市场的发展依然缓慢,套期保值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具备有效套期保值需求的微观基础,加强期货市场法规建设,提高交易所管理水平,是提高套期保值有效性、拓展套期保值市场的可行途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毛法根,叶中行,凌君,陈中放;期货混沌理论的定量研究(Ⅰ)奇次方期货方程的推导[J];科技通报;1997年02期
2 江佐中;期货热的冷思考[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4年05期
3 马洪潮,张屹山;套期保值交易中的投资决策[J];财贸经济;2000年08期
4 陈中放,毛法根,叶中行,凌君;期货混沌理论的定量描述(Ⅱ)期货涨跌周期的研究[J];科技通报;1997年04期
5 马永开,唐小我;组合套期保值策略及其理论研究[J];预测;1999年04期
6 林祥友,胡德昆;期货交易中基差变化对套期保值效果影响的数学推导[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游光荣;期货市场与期货意识[J];中国科技信息;1992年12期
8 毛法根,叶中行,凌君,陈中放;期货混沌理论的定量研究(Ⅲ)价位走向趋势的定量分析[J];科技通报;1997年06期
9 唐昊;;如何利用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J];大众商务;2010年02期
10 眭健;发展我国期货投机的若干意见[J];科技导报;1994年09期
11 肖潇;;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我国现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2 吴冲锋,何勇,李卫东;期货价格及其模型初探[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4年04期
13 张钦安,王金洲;试论国际石油期货贸易的形成和功能[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4 王毓基 ,肖耀球;现代期货市场原理、方法、运作技巧讲座——第二讲 期货交易的形式及其基本做法与策略[J];系统工程;1994年01期
15 ;矿产品市场行情[J];矿产资源开发 ;1998年07期
16 高淑慧;;新形势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战略[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16期
17 鲁振华,王塑;期货价格构成的一般分析[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18 杨延兵;期货行情分析中的思维模式[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19 李毓;;金融衍生产品套期保值的风险分散效应及其借鉴意义[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20 谭光兴;林孝贵;;期货套期保值,期权套期保值和贡献率[J];商场现代化;2007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慰光;;从铅开元看五代闽国初期货币[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2 王东;王其文;张世英;;期货交叉套期保值行为研究[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3 艾俊川;周卫荣;;布、布币与早期货币新论[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4 ;新湖期货[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2)[C];2009年
5 宋军;吴冲锋;毛小云;;套期保值者向投机者转移风险溢价么?——基于期铜市场常规套期保值模拟策略的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姚国权;宋玉臣;姚玥悦;;金融市场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A];第八届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新生;;中介市场监管浅析[A];2002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论文汇编[C];2002年
8 高铁生;;我国粮食交易方式创新研究[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9 ;永安期货,伙伴2009[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2)[C];2009年
10 ;广西证券业协会[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晓峰;金融期权、期货与基础市场间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章飙;中国股票指数期货:标的指数与合约设计[D];厦门大学;2001年
3 梁春早;期货市场风险度量与对冲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韩小龙;期转现与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功能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张龙斌;基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臧玉卫;股指期货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王爱华;股票多/空型对冲基金定价模型修正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蒋勇;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与量化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常清;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彭浩;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安华;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策略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德深;期货操纵及其防治[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王连杰;中国金属期货基差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4 张立龙;国际食糖期货理论与实践[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钟朝兵;期货有关会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任丽春;我国粮食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结合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忠宝;期货内幕交易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惟;对中国铜套期保值现状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徐晓晖;存货、基差与波动率[D];清华大学;2010年
10 俞小平;我国林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诚期货;指数乏力基差回落 套利近乎火中取栗[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中诚期货 陈东坡;现货走出低谷 期货基差回升[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申林英;股脂期货推出只待良机[N];证券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杨钰适;高学术价值研究成果集中展现[N];期货日报;2003年
5 田源;期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N];中国证券报;2003年
6 魏振祥;期权为期货保驾护航[N];中国证券报;2005年
7 余良军;走近恒生指数期货[N];经济日报;2001年
8 记者 高建锋通讯员 杨俊;专家呼吁尽快上市生猪期货[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记者 李茜;生猪期货“上市”渐行渐近[N];上海金融报;2008年
10 东华期货研发部 陶金峰;国家暂无收储 白糖期货疲软[N];证券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