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德育载体研究
【摘要】:德育工作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德育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德育的土壤,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土壤,德育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主要是依托固定场所,通过严密的组织系统,采用以传统的说教和正面灌输为主的显性德育载体进行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的形势下,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构成了当前德育工作极为复杂的现实背景,高校德育工作的“生态环境”和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仅仅依靠传统的显性德育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已明显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出现了被动滞后的现象。因此,隐性德育载体应运而生,积极探索并不断创新隐性德育载体建设,已成为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
本文主要从隐性德育载体的内涵、类型及特征入手,探讨隐性德育载体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提出开发与利用隐性德育载体的基本思路。探索和创新隐性德育载体建设,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提高运用隐性德育载体的自觉性,能够正确运用和发挥好隐性德育载体的积极因素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实现德育由灌输型向引导型转变、说教型向渗透型转变,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以平等的心态愉快地有选择地接受各种正确信息,并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自身的行动,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真正把握住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