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经济分析
【摘要】:自从1994年我国第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已经过去整整10年时间了。在这10年中,农业发展银行对粮棉流通资金需求提供了极大支持,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力等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川。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业发展银行前期的经营和运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全面、客观地评价农业发展银行10年来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效用,对于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配置,更好地发挥其信贷支农的职能作用以及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全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引言部分主要做了关于农村金融和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理论的文献综述,从理论上揭示了农村经济要发展,必须依靠健全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支撑这一基本命题。这一部分还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一章运用比较金融学的方法,在分析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其特征,从而得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本章并回顾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模式转换与一般特征。第二章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作了整体介绍,并重点勾勒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制度变迁。第三章对我国政策性金融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特征、功能以及外部贡献进行探讨,进而利用实证方法研究政策性金融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得出结论:政策性金融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第四章指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缺失,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在结语部分,本文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作出展望,提出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健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发挥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