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执行功能研究
【摘要】:阅读障碍(Dyslexia)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类型之一,主要是指儿童在智力水平正常,没有脑功能器质性病变,并获得充分教育的情况下,仍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困难的症状。阅读障碍是学习困难的主要亚型之一,在拼音文字的文化中,发生率为4.5%-17.5%左右,并且学习障碍患者中的80%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汉语为表意文字,其特征异于表音文字,最初研究者认为汉字语言体系中不存在阅读障碍,但研究表明,汉语阅读障碍的发生率为3.26%-10%之间。阅读障碍的高发生率使其成为100多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涉及了多个领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近年来,工作记忆的认知模型能够比较有效的解释不同领域、不同语言条件下阅读障碍的特征,逐渐成为阅读障碍研究的热点。而工作记忆中与阅读过程最为相关的执行功能也开始受到关注。
本研究基于阅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缺陷的理论,从流行病学、行为学、脑功能等不同层面开展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的机制研究,为我国阅读障碍儿童的诊断、干预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执行功能缺陷理论对于探讨汉语阅读障碍的病因学有着重要意义,脑电的特异性成分能够为诊断阅读障碍的生理指标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汉语儿童阅读障碍及其亚型的发生率与分布特征,探讨其个体、家庭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城区三所小学三-五年级学生共1048名,应用《儿童学习困难筛查量表》、《联合型瑞文测验》、《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汉语阅读能力测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和资料收集。
结果:检出广义汉语阅读障碍儿童74人,检出率为7.1%,狭义汉语阅读障碍2.7%,3.4%。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阅读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完成家庭作业有困难(OR=8.117)、儿童无固定阅读时间(OR=2.250)。阅读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是:父亲的文化程度(OR=0.552)、父母教育态度一致性(OR=0.334)。
结论: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涉及了个体、家庭多个层面。因此,阅读障碍的预防和矫治需要受到家长、学校的共同重视与配合。
第二部分汉语儿童阅读障碍执行功能的行为学研究
目的:从行为学指标,探明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是否存在执行功能的缺陷。
方法:采取病例一对照的研究方法,从3-4年级中选取汉语阅读障碍儿童26名,及正常对照儿童26名。研究采用Flanker Task范式测量了儿童的抑制功能,采用Number Switch Task测量了儿童的转换功能。
结果:抑制实验中,在一致情境下,阅读障碍组与正常组准确率、反应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10,P=0.28;t=-0.80,P=0.43);不一致情境下,两组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3);两组辨别力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阅读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转换任务的错误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无转换任务上的错误率差异具有边缘显著(P=0.07),而转换消耗、反应时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阅读障碍儿童的抑制能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阅读儿童。阅读障碍儿童的转换能力具有一定缺陷。
第三部分汉语儿童阅读障碍执行功能的脑机制研究
目的:从脑功能层面,探讨汉语儿童阅读障碍执行功能缺陷的脑机制。
方法:采取病例一对照的研究方法,从3-4年级中选取汉语阅读障碍儿童16名,及正常对照儿童16名。研究采用ERP技术记录了两组儿童在完成Flanker Task范式和NumberSwitch Task中的脑诱发电位特征。
结果:两组儿童在两项任务中的行为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设计达到脑功能研究的要求。在抑制任务中,阅读障碍组儿童在额叶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2.19,P=0.036);在转换任务中,阅读障碍组儿童在N2、P3b的波幅上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3b潜伏期较长(t=-2.059,P=0.04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阅读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在脑激活时程中也存在明显的异常。并且异常主要表现为快速提取和认知监控的缺陷,并且,该缺陷为一般综合性缺陷而非语言特异性缺陷。
|
|
|
|
1 |
沙淑颖,周晓林;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康复及其神经基础[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7期 |
2 |
静进!510089;儿童阅读障碍神经学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年03期 |
3 |
宋然然,吴汉荣;阅读障碍儿童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年02期 |
4 |
陈洪波,杨志伟;阅读障碍神经学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年02期 |
5 |
静进,森永良子,苏祖佑;阅读障碍的神经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年01期 |
6 |
陶杰;;读书不成[J];杂文选刊(下旬版);2008年01期 |
7 |
刘靖!100083,王玉凤!100083,沈渔邨!100083,顾伯美!100083;汉字阅读障碍患儿临床特点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09期 |
8 |
刘芳梅;儿童阅读障碍神经心理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年Z1期 |
9 |
杨建;魏以召;杨拯;;阅读障碍候选基因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1年03期 |
10 |
陈洪波
,杨志伟
,唐效兰;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I][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1期 |
11 |
刘靖,王玉凤,沈渔村,顾伯美,贾美香;阅读障碍回归差异诊断法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06期 |
12 |
杨志伟,龚耀先,李雪荣;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的临床评定与分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
13 |
王庆雄;发育性阅读障碍的脑功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1年04期 |
14 |
杨玲玲;;阅读辅导与哌醋甲酯对儿童阅读障碍的功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3年04期 |
15 |
魏均民;汉字阅读障碍临床特点的研究[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9年20期 |
16 |
沙淑颖
,周晓林
,孟祥芝;发展性阅读障碍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
17 |
沈烨宇;侯立杰;吕帆;;阅读障碍与视觉功能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
18 |
罗艳琳;陈昭燃;彭聃龄;;阅读障碍的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之争[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
19 |
杨志伟,龚耀先;汉语阅读技能诊断测验(CRSDT)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3期 |
20 |
董燕,邵波,段建平;英语阅读障碍与正常儿童在Stroop任务上的差异[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