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镁)合金消失模铸造压力凝固试验研究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的仪器装备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零部件“轻量化”、“精密化”的要求,铝(镁)合金消失模铸造工艺逐渐获得了更多采用。但铝(镁)合金消失模铸件易产生气孔、缩松等缺陷,降低了铸件的致密度,恶化了铸件的机械性能,制约了铝(镁)合金消失模铸造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采用压力凝固,可以减少气孔和缩松,提高铸件致密度和力学性能。故将压力凝固与铝(镁)合金消失模铸造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消失模铸件性能。
本文研制成功了消失模铸造压力凝固试验装置。使用该装置,进行了单因素压力凝固试验,测试研究了不同压力对铝(镁)合金消失模铸件孔隙率、密度、硬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微观组织的影响。选择优化的压力参数,测试研究了不同的加压速率对铸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到了较优的加压速率。进一步研究了压力凝固工艺条件下,铸件厚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最后选择优化的压力凝固工艺参数,试生产了三个结构差异较大的零件,探索了铝(镁)合金消失模铸造压力凝固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加气压力的增加,铸件的显微组织细化,致密度和力学性能逐步提高,孔隙率显著降低,当外加压力达到0.5MPa时, ZL101铝合金消失模铸件的针孔基本消失;压力继续提高,铸件力学性能提高趋缓;压力一定,加压速率为0.003MPa/s~0.03MPa/s时,ZL101铝合金消失模铸件性能较好;压力凝固降低了铸件组织性能对厚度的敏感性;将消失模铸造压力凝固应用于铝合金消失模铸件生产中,可提高铸件成形能力、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将压力凝固应用于AZ91D镁合金消失模铸件生产,由于镁合金结晶潜热小,凝固区间大,与ZL101铝合金相比,流动性降低,充型能力差;熔炼浇注过程中极易氧化,铸件局部易产生疏松、浇不足等缺陷。
本文对铝(镁)合金消失模铸造压力凝固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为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压力凝固作用机理的数学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压力凝固试验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和试验参数实时检测还有待改进,镁合金消失模铸造压力凝固工艺参数还需进一步细化研究。
|
|
|
|
1 |
吴国华,罗吉荣,黄乃瑜,叶升平;铝合金干砂消失模铸造研究现状与展望[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9年S1期 |
2 |
郭若东;消失模铸造冒口工艺改进的探讨及应用[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5年03期 |
3 |
孙志伟,刘国堂,阎淑芝;消失模铸造用涂料的研究[J];铸造技术;2000年02期 |
4 |
杜其新,厉三于,章舟;消失模铸造高锰钢弯管[J];铸造技术;2003年06期 |
5 |
贺奇,李焕臣,张玉成,韩千良;消失模铸造水基涂料的研制[J];热加工工艺;2005年06期 |
6 |
;全国第四届消失模铸造企业技术交流研讨会通知[J];铸造设备研究;2008年01期 |
7 |
金宏骥;消失模铸造法[J];铸造设备研究;1994年06期 |
8 |
叶升平;从2002北京中国铸造厂长会和国际铸造展览会看中国消失模铸造之现状[J];铸造;2003年09期 |
9 |
杨明波,代兵,赵玮霖,杨惠,唐双全;消失模铸造用EPMMA模样的收缩特性[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5年03期 |
10 |
;消失模专题[J];铸造;2010年06期 |
11 |
吴国华,罗吉荣,黄乃瑜;铝合金干砂消失模铸造针孔研究[J];铸造;1999年06期 |
12 |
刘子利,丁文江,胡晶玉,朱燕萍;消失模铸造AZ91镁合金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年02期 |
13 |
尹英杰,刘津东,张彩霞,徐为民,寇旭渤;消失模铸造用涂料[J];内燃机配件;2003年02期 |
14 |
赖华清,徐翔;消失模铸造及其在汽车铸件生产上的应用[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3年04期 |
15 |
章舟,杜其新,朱以松;消失模铸造的浇注系统[J];现代铸铁;2004年04期 |
16 |
叶升平;王新节;肖正海;;第五届美国消失模铸造会议概述与动态[J];铸造;2006年03期 |
17 |
;《铸造技术》2009年第8期设“实型铸造及消失模铸造”专栏[J];铸造技术;2009年05期 |
18 |
杨瑞东,邓宪,李德华,李增民,白天申;消失模铸造浇冒口设计CAD[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6年05期 |
19 |
张忠明,袁中岳,林尤栋;粘结剂及粘结技术在消失模铸造中的应用[J];粘接;1997年02期 |
20 |
冯小明,王绪然;铸钢件消失模铸造浇注系统的试验研究[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