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试验研究
【摘要】: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由于硫酸盐污染具有潜伏性和难治理性,一旦形成大面积的污染,治理难度将很大,因此,研究有效的硫酸盐污染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近年来,IC反应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啤酒、造纸等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但对于IC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研究还比较少,故研究IC反应器具有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含硫酸盐的面粉配水为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进水浓度下普通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情况,研究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3340 mg/L、SO_4~(2-)浓度为1352mg/L时,普通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最好,COD、SO_4~(2-)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73%;当进水COD浓度为5434 mg/L、SO_4~(2-)浓度为2423mg/L时,COD、SO_4~(2-)的平均去除量都达到最大值;当进水COD浓度为7396 mg/L、SO_4~(2-)浓度为3034mg/L时,普通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最差,说明该进水浓度已经达到反应器所能承受的最高浓度极限值。
在普通升流式厌氧反应器试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COD/SO_4~(2-)比值和温度三个试验条件对IC厌氧反应器处理效果和运行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IC工艺运行参数:水力停留时间为2d,COD/SO_4~(2-)比值为6.1(进水COD浓度7400mg/L左右、SO_4~(2-)浓度1200mg/L左右),温度为36℃。在最佳试验条件下,IC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好并且能够稳定运行。
|
|
|
|
1 |
邓洪权,蒋琪英,何力;多孔聚合物载体用于好氧流化床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
2 |
;实验室有机废水有望实现无害化处理[J];环境保护;2003年03期 |
3 |
张冬梅;UV/TiO_2/H_2O_2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03年04期 |
4 |
叶玲;粘土矿物的改性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J];中国矿业;2003年02期 |
5 |
唐文清;曾荣英;冯泳兰;曾光明;陈朝猛;;碳羟基磷灰石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7年04期 |
6 |
李键;;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新技术研究[J];安徽化工;2007年03期 |
7 |
卞文国;;豆制品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J];上海环境科学;1985年05期 |
8 |
刘宝承;宋映雪;;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能源开发大有可为[J];能源;1987年02期 |
9 |
红松;;用二氧化钛净化有机废水[J];上海环境科学;1988年10期 |
10 |
孙;;处理有机废水的新设备[J];上海环境科学;1989年07期 |
11 |
冯东勋,乔素兰;综合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生产有机肥[J];环境保护;1996年07期 |
12 |
吴春野,管振飞;甲壳素生产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回用[J];环境导报;1999年03期 |
13 |
王国平;王宏;汪贤玉;周转忠;钱雪明;马建明;;碱性高浓度有机废水综合处理及工程应用[J];工业水处理;2014年02期 |
14 |
宋卫锋,吴斌,李义久,倪亚明;形稳阳极电解处理有机废水的机理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
15 |
王勇;利用浓缩燃烧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技术的新进展[J];广西轻工业;2002年03期 |
16 |
王水金,丁园;用滚筒焚烧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J];福建环境;2003年04期 |
17 |
袁永军,程丽华,张树艳;四效蒸发处理小麦淀粉/谷朊粉生产高浓度有机废水[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8 |
朱正斌;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现状及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年05期 |
19 |
胡加茂,余志龙;焚烧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年03期 |
20 |
宫福强,刘志斌,黄宝龙;微波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可行性实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