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全球碳排放的刚性约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共识,这一政治共识正在改变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政策和发展模式。对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而言,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走出金融危机的抓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面临着高碳与低碳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主要特征有两个方面:一是碳生产率即单位碳排放所创造的GDP或者附加值比较高;二是社会人文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提高。作为对传统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摒弃,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经济发展环境代价上有显著作用,它还蕴含着新的产业革命机遇和时代的到来。如果能能紧紧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引致的低碳产业革命机遇,并以之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碳时代”转化为“低碳时代”,则不仅有战略层面的意义,而且能够使我们所主张与承诺的目标得到更好更快的实现。发展低碳经济,对外而言,会关系到我国在未来经济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对内而言,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转变。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即是国际大背景的使然,更是自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首要载体,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现状,总结现有的理论基础之后,归纳出低碳产业的概念、探讨了低碳产业的形成路径及特征分类,进而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方法建立低碳产业选择评价体系的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以及27个具体指标;
然后从纯理论的角度,结合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从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中尝试归纳了影响低碳产业发展的要素,从理论的层面探讨在低碳产业发展的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总体环境因素、产业相关因素和企业层面的因素是如何影响产业发展的,并建立低碳产业发展要素的理论分析框架模型。
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的传统电力行业低碳化程度十分明显,传统的制造业、建筑业的能效提高速度加快,而新兴的低碳农林业发展迅速。然后结合理论分析框架模型详细的从总体环境、产业要素、企业要素三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当前我国低碳产业发展要素的具体情况。以新能源产业为低碳产业的具体案例,分析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新能源产业的AHP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分别考察了新能源产业的三个子产业:风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情况,评价结果为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的权重分别为0.5396、0.2970、0.1634。因此,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评价的总得分为63.2997,这个结果意味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能力为中等偏下水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妥当的政策导向制定妥当和明确的发展规划路径来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能力。
最后以湖北为案例来探讨区域低碳产业发展问题,深入研究湖北低碳产业发展。在当前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形势环境条件下,结合湖北现有的产业特点、资源禀赋特点,探讨了湖北省新兴低碳产业和石化、冶金、设备制造、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
总的来看,影响中国低碳产业发展要的最关键两个因素是低碳技术水平和政府的关键作用。因而未来的低碳产业发展道路上需要政府制定以我为主的低碳产业国家战略,进行低碳产业体制体制建设,构建并规范市场;制定成体系的产业规划;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建立技术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专业化大型企业;鼓励创新,大力扶持低碳技术型中小企业。